在美丽的凤凰山脚,有一所特殊的私立学校,说他特殊,是因为在这所学校里,接收的是一些“特殊”学生,他们是民工子弟、“问题”学生、贫困儿童,流浪儿童及残障儿童等。这是一个民众更需要的“摇篮”。
“呕心呖血办教育,任劳任怨育新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走入社会,使“特殊”孩子也能在教育中茁壮成长,是凤凰学校创办的初衷,由三个学生一张桌椅发展起来的凤凰学校,倾注着余兰芬校长太多的心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基础教育是人生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学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力求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良好的做人处世基础,使一只只“丑小鸭”在“凤凰”这所学校里涅磐飞翔!
好学校源自于好校长,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兰芬放弃了公办学校教书的优越条件,以元钱和一张办公桌创办了一所只有三个人的幼儿园。因为附近有三个因残疾而不能受到教育的的孩子……为了因种种原因不能就读的学龄儿童获得学习的机会,余校长决定不管负出多大的努力,自己来创办一所学校。“学校能有今天,完全靠一个女性去完成的,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讲起余兰芬校长办学初期那段时间的故事时,曾老师眼睛湿润了。为了这所学校,她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婚姻。
在余校长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湛蓝的天空下,美丽的校园里,祖国的花朵开放在我身边,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激励我前进,这样心中就感到无限的欢乐、欣慰、自豪;这是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她说,“爱心工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家庭付出最大的心血。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和谐,我们的家庭才能真正幸福。
在“凤凰”校园里,所有老师的心目中,学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不管是残障或有“过失”的孩子,就是花上十倍百倍的精力,也要帮助他们鼓起上进的风帆。
在这里,“问题”孩子称余校长为“知心姐姐”,贫困儿童称余校长为“贴心妈妈”。余校长和“凤凰”的老师们用平等的爱让校园变得和谐、友爱。
余校长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认可,年被学校所在地区汉丰镇*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年被评为县级“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县妇联授予她“巾帼建功先锋”称号。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打电话前来祝贺和表扬,并鼓励她说:“要进一步搞好学校工作,争取再创辉煌”。年被三峡都市报、重庆晚报、少年先锋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爱是有选择的。我选择了爱孩子们,婚姻只能放弃。”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她说,她已经彻底放弃了婚姻,把自己这一辈字完全交给教育事业。为了她心中的梦想,她的选择无可非议。
好学生源自于好老师。在凤凰学校,聚集着一批不讲条件,敢干吃苦的教师群体,他们以慈祥的爱心,无私奉献浇灌着朵朵孱弱的花蕾。在他们身上,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灵*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凤凰”低工资待遇下,是什么使这些老师心甘情愿地呆在“凤凰”学校呢?“凤凰”附中的尤老师是这样说的:“余校长把我们给感染了,看余校长那么苦仍然在做这样的‘善’事,我们不忍心‘抛弃’她。”尤老师的爱人是商人,有不菲的收入供她全家很好地生活,但尤老师表示她要在“凤凰”永远教下去。
曾有其它学校高薪聘请“凤凰”小学的张小林老师去任教,都被他谢绝了了。
“他舍不得‘凤凰’,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
“凤凰”学校的负责人之一邓光美,本是一个经商的老板,在“凤凰”最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她参与学校的管理完全是一片爱心。学校扩展之时需要一大笔资金,当余兰芬校长把计划拿出来时,邓光美二话没说当场拍板。“是余兰芬校长的人格魅力才让我这么做的!”邓光美说。在旧城一出租屋里,“凤凰”小学的张小林老师一边做着家务一边辅导着两个孩子的作业。张老师只有一个孩子,那另外一个又是谁呢?他就是“问题”孩子钟海兵。钟海兵长期“泡”网吧,他的母亲为了改掉他这个坏毛病,天天送他到学校、到学校接他回家,但还是无法让他“回心转意”,为此急得他的妈妈生了一场大病。张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到钟海兵家给他妈妈说将钟海兵交给他管理,保证把他管好!如今,钟海兵变好了,他的妈妈很感激张老师。现在张老师还经常抽空去看一看钟海兵,继续在关心他的成长,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张老师是钟的舅舅呢!
来凤凰学校已经八年多了张小林老师,当时放弃在沿海每月挣三千多元的高薪待遇,却来“拿”每月八百多元的工资,还从家里带来了许多供学校办公用的物品,对于上有六、七十岁的老父老母需要赡养,爱人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张晓林老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想而知。
在师范学校内的“凤凰”小学老师戴鲜,正在家里辅导一个女孩子的作业。戴老师不到二十岁尚未结婚,那么这个女孩子是谁呢?“她是许浩(女)同学,家住凤凰山上,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由外公外婆照顾她。由于外公外婆年龄大了爬坡上坎不容易,现在根本没有精力照顾许浩。看到这种情况,戴老师就主动把许浩接到家里来住,并给许浩免费补课。为此有时戴鲜老师还要为许浩补贴一些生活费用,因为许浩家里给的钱根本不够用。
多年来,凤凰学校不时收留着困难无助的孩子入学,每年资助金额数千元。徐露,从小父母双亡,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抚养到读书年龄,因贫困无钱上学。余兰芬校长知道后,通过朋友引路,来到小徐露家里接她去学校免费读书,同时还供给爷孙三人生活,定期送去衣物、粮食和日常用品,直到三年后奶奶去世徐露回到南雅镇老家。走时,徐露跪在余校长面前说:“我长大了一定像您一样,做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龚华,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一天,七岁的龚华背着小妹妹到学校来看小朋友上课。余校长上前问明情况,才知道他家里贫困,没机会读书。于是余校长到了龚华家里,跟他父母作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诚恳地对龚华的爸爸妈妈说:“孩子一定要读书,钱的事我包了!”并答应为他家请一个保姆。龚华的父母听后很感动,将儿子送到了“凤凰”,并一再坚持要缴一部份学费,决不让学校出钱请保姆。这位学生学习很努力,表现极好,一直担任学校大队长。初中毕业后已参加工作,在一家外企从事管理工作。他经常关心有困难的人,小小年纪竟然每年资助两位失学儿童。刘光菊是被一对六十好几孤寡老人领养的孩子,好心的养父母靠拣破烂为生,她说,是余校长接她来这里免费上的学,她的爸爸妈妈说了只要他们还在就要让她继续上学。她太幸福了,碰到了这么好的的老师,这么好的校长,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她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报答他们。
对于“问题”学生,余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总是与他们友好地交流,与他们谈心,然后对症下药,让他们卸下心里的“包袱”,争取进步。从创办学校至今,凤凰学校已经成功转变“问题”学生不计其数。如今,这些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从事**工作,有的成了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一天中午两点多,余校长看到离“凤凰”校门不远处,本校的一个叫常中波的学生带着几个手持凶器的人向学校走来,她立即走上前去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中午一点钟左右(不到进校时间),常中波提前来到校门口玩,被四个某中学的学生把他的钱给抢了。回家后家长便找了几个社会上的人,要来找那几个抢钱的孩子算帐。余校长恳切地对他们说“千万不要冲动干傻事,把这个事交给我处理吧,一定给你们满意的答复。”余校长劝回了家长后就到网吧找到了那四个孩子,其中一位还是在“凤凰”上过小学。余校长问:“你在小学时表现还可以,是纪律委员,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经余校长的开导,那个学生告诉余校长:初中后因贪玩成绩差,听不懂,上课时常打瞌睡,老师喊他“滚”,他就“滚”回了家。本想回家消消气,可到家后,家长又喊“滚”,这就“滚”到“社会上”了。他说:“每天要吃、要上网都要用钱,所以就只好去抢……”听到这里,余校长的心里酸酸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活生生地推向了绝境。她先把他带到常中波的家长那里认了错,帮他把钱还了,然后带他回家,给他爸妈讲,千万别把孩子推向社会,家庭要给他温暖,并当场表态让他在“凤凰”附中读书。现在这孩子进步了,还当上了班干部。
就是这样,余校长和她的老师们,以他们无私的爱,耕耘着一棵又一颗幼苗。(文/田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