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丘吉尔的不为人知的人生B面被抑郁症纠缠整
TUhjnbcbe - 2023/7/11 22:03:00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几乎所有听过丘吉尔在年发布的那篇演讲的人都会被深深震撼,对于很多人来说,丘吉尔不仅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符号——他是勇气的化身。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事实上,丘吉尔一生都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甚至他还专门为其起了一个绰号“黑狗”。从某种意义上说,终其一生,丘吉尔都在与自身的绝望斗争,正因此,他才能告诉别人,绝望并非不可战胜。在《抑郁症的黑狗:抑郁症及人类深层心理现象的分析》中,作者不仅展示了丘吉尔不为人知的B面,更运用娴熟的精神分析知识,将抑郁症的前世今生讲的明明白白。

可以说,人性之矛盾和复杂,在丘吉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所展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与其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面貌完全一致,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对于丘吉尔来说,抑郁症就是他的“萧何”。

01遗传vs后天

丘吉尔的两位著名祖先都存在严重的喜怒无常的问题,而且有证据表明,这两人并非家族中仅有的例子。在现代,精神科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现象学诊断中,已经将其统一命名为“抑郁-躁狂双相情感障碍”,这显示出抑郁和躁狂的确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不可分割。丘吉尔也是一样,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和血性,但这可能恰恰因为先天的他,是一个羸弱的男孩。

丘吉尔早年体质孱弱不堪,丘吉尔的医生莫兰勋伯爵曾说:“看着这个多愁善感的男孩,我就知道他长大后是什么样了,他在学校时受人欺凌,长大后肯定也身材矮小,瘦骨嶙峋,双手白白嫩嫩,就像女人一样。他胸口无毛,说起话来口齿不清,结结巴巴”。丘吉尔在很小时,就已经决心要做一个勇敢的人,绝不落后于人。18岁时,他与表弟在追逐打闹期间,为了不被抓住,从桥上纵身跃下,摔破了肾脏,三天不省人事,他的血气之勇毫无疑问是远胜于常人的,但这恰恰来自他克服先天体格弱点的决心。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谢尔登认为人的体格与性格相关,他将人的身体类型分为三类——内胚层型、中胚层型、外胚层型,这三个身体类型分别对应三个人的性格类型:内脏优势型、身体优势型、头脑优势型。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丘吉尔属于内胚层型,性格大致属于内脏优势型——朴实无华、从容不迫、深思熟虑、墨守成规。但是丘吉尔呈现出来的,却是孔武有力、身材强壮的中胚层型人才有的性格。谢尔登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性情与其体格所对应的性格类型相差太远,就很容易受到心理冲突的影响,因为他会与自己的情绪素质产生矛盾。显然,丘吉尔就是此类。

所以,丘吉尔在本质上是一个迫使自己竭力对抗内在天性的人,他原本是一个既不强壮也不勇敢的人,但却迫使自己克服了性格与体格的先天缺陷,成为一个既好斗又勇敢的人,正因如此,他的好斗、勇敢、强势,并非源于遗传,而是来自于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

02脆弱vs强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丘吉尔会强迫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

精神分析主要探讨环境,尤其是人生早期环境对于成年后性格的影响,精神分析强调,人的心理困扰与其成长过程当中的整体情绪氛围有关,如果环境不能在一个人身心需求最强烈的时候,满足他的需要,就有可能导致此人在成年后患上神经症或精神病。

所以谈到丘吉尔的人格形成,就不得不谈到丘吉尔早年的抚养环境。造成丘吉尔抑郁性格的童年根源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任何答案都免不了猜测的成分,但是在可供考虑的明显因素当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的忽视,丘吉尔是一个早产儿,他的父母并没有为他的出生做好准备,在他出生时他们甚至连婴儿衣物都没有备齐,而且头一胎出生的孩子,会让缺乏经验的母亲感到焦虑。按照当时的习惯,丘吉尔并不是由母亲喂养的,而是被直接交给了乳母。除此之外,丘吉尔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年仅20岁,美丽动人,沉迷于应酬与社交,对自己年幼的儿子不甚关心,而他的父亲忙于*事,对丘吉尔也缺少关照。

抑郁症患者远比一般人要脆弱,失望、排斥、丧失之痛,都可能引起绝望无助的反应,因为这些人的自尊缺乏内在的来源,无法在烦恼时从内部获得力量,也无法在旁人的帮助下振作起来。精神分析认为,这种脆弱性是由及早期的亲子关系不良所导致的。所以如此心理学家阿德勒才有一句著名的话,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如果一个孩子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当中没有获得恰当的接纳,看见和爱,他就会从先天缺少“爱自己”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正是一个人自尊的根本来源。

抑郁症患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依靠外界的事物来维持自尊,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依赖外界获取自我价值感,但是很显然,抑郁症患者对于外界事物的依赖是过度的,抑郁症患者过度依赖于外界成就,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他们变得足够优秀、有所成就,或者为他人付出的足够多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种过度的依赖恰恰显示了他们的脆弱。从这个角度说,生活当中有一些类似于丘吉尔的”强人“,极端自律,极端强悍,他们未必是人格正常、心理健康的人,也很有可能是最脆弱无助的人。

03自恋vs无助

丘吉尔曾说:”人人皆是蝼蚁,但我相信我是个闪闪发光的蝼蚁“。这句话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丘吉尔交织的自傲与自嘲。丘吉尔总是显示出来强大的野心,但是这种野心中有一种幻想的成分,换言之,他的野心并非完全来自于自身成就,也缺少对自身能力和不足的清醒判断。这种幻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滋生出一种强大的信念:自己生来就肩负着某种特殊的使命,即使不是神明的旨意,也是命运的安排。在丘吉尔的心理活动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他的大半辈子中,直到65岁之前,他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幻想在现实中得到了表达。他曾对莫兰说:”这绝不可能是个巧合,这肯定是上天的旨意,我注定要担此大任。”

这种表现,按照精神分析的术语,叫做“全能自恋”,每个人在婴儿时期,都是全能自恋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一哭就得到奶,一难受就会换尿布。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婴儿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自己并不是宇宙中心,自己的需要也不一定要全部被满足,除了自己,还有妈妈——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然后又逐渐构建出自己-妈妈-爸爸的三元(复杂)关系,一个人就这样从全能自恋的一元关系,逐渐升级,走向了复杂的关系。这和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处。

全能自恋带来的,可能是一种有如神助的奇迹,也同样会滋生“自恋受损”之后的绝望——婴儿的世界是两级的,当他们感觉良好时,自己就是全能自恋的状态,感觉“老子天下第一”,但是一旦脆弱的自恋受损,比如妈妈没有及时喂奶、换尿布,他们就会感觉天都塌了,自己一下从宇宙中心变成了一文不值。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明显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中,就是在心智上未能从“一元关系”进化到“多元关系”。

这一点在丘吉尔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如作者所言,“就像幼童一样,全能感和无助感总是相辅相成,对于许多公众人物来说,自己做饭、补袜子、甚至写信都可能会让他们手足无措。”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丘吉尔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能赢得了他人的忠诚?答案可能是:那些颐指气使、总是索要他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丘吉尔的不为人知的人生B面被抑郁症纠缠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