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谈读书、学习
要学习,要读书,书能育人,也能养人。坚持看书学习,是最好的养生良方。读书心静,读书愉悦,读书有修养,读书使人健康,使人长寿。大诗人陆游活了85岁(唐太宗才活了50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他的体会之一就是“病需书卷做良医”。国外也有很多“书籍疗法”,静心读书、忘记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学习要用心,要提高悟性,学习要用心,这个“心”不是指心脏,指的是思想、思维、想的东西。
心主神明,用心必须开窍,打开心窍就是提高悟性,提高悟性就是一种认知能力、识别能力。一个人是否有品位,就看他是否有文化,知识是精神食粮,要努力、刻苦地去学,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要勤勤恳恳、不辞劳苦才有收获,只有厚德,才能载物:只有好的德行,才能享受、才能有福。
世界儒学大会秘书长孔祥林(系孔夫子的第75代孙儿)曾在一次重要的儒学大会上透露他们孔氏家风说,孔氏子孙必须先读书,不管你是不是读书的料,能不能读出什么名堂来,都必须先读了再说,读到一定的程度,老师发现确实不是读书的料,才可以去干别的。
学习,不单单是指“读书”,但读书是“学习”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智慧的源泉,“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阅读能点亮我们的世界、充实我们的生活、升华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情感、增添我们的乐趣。
读书是丰富知识和陶冶情操的需要,更是磨砺意志、锻炼耐性和增长阅历的必须。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顺利,让我们的梦想更明晰,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让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更广阔、更进步,让我们的心灵更纯洁。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吧!
不学习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一个人要深沉、要重于思考:思想浅薄的人重于言表,思想深沉的人重于思考。
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同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我认为人之所以要读书与人为什么活着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对于人生如何有意义的度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样的人当然是可以不读书的,他的这一辈子必然是瞎混,混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如果你在乎自已的人生意义,想把自已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不愿虚度此生,那么对于你来说,读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平时都可能在读书,但是有不同的目的,我分析了一下,大约有三种目的:
第一种是为了使用,为了你的专业、你的职业,例如,我在上班时,我是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干好我的本职工作,我就阅读了大量的化学书籍: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等,总之凡是关于化学方面的书籍我都读,以丰富我的化学头脑,使我具有一缸水,教高中化学只需要一勺水。这样使我在授课过程中游刃有余。但我认为这种读书只是为了提高自已的业务,算不上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
第二种目的是为了消遣,工作累了,业余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看看新闻或者随意地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属于我所说的阅读。
第三种阅读,是做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使我们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提取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内心变的丰富充实,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
当然以上三种阅读不一定是对立的。在这方面我是不太幸运的,我的专业是自然科学——化学,我这个专业和哲学、人文科学的关系不是很大,可是我在学生时期就喜欢哲学,念高中时就读过不少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关于哲学方面的书,如:《哲学与生活》、《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讲义》等等,当时我认为:“哲学就是懂道理的学问”(可惜艾思奇活的年岁太小,年逝世,享年57岁)对于我来说,阅读哲学方面的书,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消遣,通过阅读,既得到精神上的提高,同时又得到很好的放松。
当然,还有为志而读的少部分人,如周总理当年在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强调做为精神生活的阅读,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可以说真正能做到的肯定为数不多,必须达到一定的品位,没有一定的品位,是无法提升到精神生活的阅读的。人是要过精神生活的,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仅仅是肉体生活或物质生活,那他就不是做为一个人的真正生活,那他的生活和动物的生活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一个人的生活怎样才能提高到精神生活的层面呢?人类的精神生活是有传统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要从这个传统里面寻找资料,汲取养料,才能真正地过精神生活,一般来说,我们生活在世上也就是几十年,用这几十年去了解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那当然只能是靠读书了。通过读书,进入到人类的精神生活传统里,去获取人类所创造的、所积累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精神上成长起来,丰满起来,这就是我们过精神生活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我们读书、学习,不间断地充电,只有这样才能持续释放能量,要想提高工作水平,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领悟人生真谛,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阅读大量的书籍。
阅读究竟能改变我们什么呢?我认为主要不是改变我们的外部环境,比如说你是当官儿的,通过阅读再升一级,从法院的庭长升为法院的院长,那是不可能的;你是个经商的,通过阅读能使你赚更多的钱,也未必。读书给予你人生的不一定是外在成功,如果你要抱着一个想使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去阅读,首先是动机不纯,,这是读不好书的、读不懂的,最后也会失望的,会放弃的。那么,阅读能改变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哪怕你在外在的生活当中没有什么改变,你仍然在做着原来的事情,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素质比原来提升了许多,我真的觉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那怕他们外部世界仍然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读书不但能使自已内心丰富,更能够使人平静,我退休了,社会上的事儿几乎没有了,我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读书和写作。我认为读书这东西非得“上瘾”才行。我对读书和写作情有独钟,自从年我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化学会,一直到年,先后参加中国化学会在北戴河、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长沙、武汉、西安、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所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在这样的学术研会上发表过不少的“学术论文”,从年至年这10年的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主编了17本化学专著,其中有一本是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本在贵州出版社出版,其余15本均在四川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我所主编的书发行到全国各省市(除港、澳、台、西藏)我深深地体会到写作是件很苦的事情,而读书就不一样了,读书是一种享受,要比写作享受的多。写作是一种支出,把自巳储藏的东西往外掏;而阅读是纯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储存,让人感到很充实,内心充实了,这颗心也就自然安静了。
我还觉得阅读不但能使自已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养心,而且还能够养生。一个人生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不好,焦虑、苦闷、焦躁、纠结,这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包括癌症,很多肿瘤病人患病之前都有一段心情忧郁期。所以,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长寿这东西,我们自已是支配不了的,我们每个人都想长寿,可是我认为每个人的基本寿命是注定的,是老天已经安排好了的,长寿与生活条件没有绝对的关系,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半个多世纪,软禁期间,他周围的各方面的条件不会好的,然而张学良却活了岁;我夫人有一位远房爷爷,他的生活条件比一般人都差了许多,但他竟然活了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石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可是刚一解放就因病医治无效,见马克思了,当时也就是50来岁吧;所以,我的观点是关于“寿命”这东西你不必要太苛求,老天要把你收回去,你再注意也不会延长多久。当然,如果你不注意的活,寿命肯定会缩短,所以这事儿你没有必要太在乎,如果太在乎的话反而心里纠结,造成心理压力、对健康不利,会缩短寿命的。
多读点书吧,从阅读中获得快乐,调整心态,或许可以帮你长寿。你看大学者中老寿星很多,冯友兰活了95岁、周培源活了91岁、杨献珍活了96岁、南怀瑾活了95岁------,为什么这些大学者长寿呢?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极为丰富的,他们能很好的、及时地调整自已的心态。
我的主要养生之道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读书和写作给我带来了无尚的快乐和享受,给我带来了愉悦的心情。阅读能养生,还能养颜。一个人读不读书,从他的面容就能看的出来。一个人美与不美不只是体现在外表,而主要是看这个人的气质、表情、神态、风度等多方面都会展现出来。许多老学者,老的非常美,老了还可以如此地光彩照人,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还能惠及子女,做为一名家长,如果你通过阅读,拥有活泼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心灵生活,一定会给子女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素质形成一种家庭的精神氛围。父母爱读书,孩子直接受到熏陶,你不信吗?如果你做父母的总召集一伙子人在家里“稀里哗啦”地打麻将,反而要求孩子去读书,那孩子能够静心地读书吗?这是不可能的。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物质生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生活,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可怕的,这对你的孩子的培养和成长是极不利的。
多读点书吧!读书可以使我们得到由内而外的一种美、读书可以养心、读书可以养颜、读书可以丰富你的内心世界、读书可以使你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