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办画廊的初衷,陈智民解释,绘画从医学角度而言本就具有疗愈的作用。在他看来,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而言,画画更像是他们的人生事业,一辈子走不出病房的他们,却有作品在画廊上被大众欣赏喜爱,就像是他们脱轨的人生终于有了一个“闪光点”。
全文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号画廊”上的画作。新京报记者周思雅摄
新京报记者周思雅实习生韩梦编辑胡杰校对吴兴发
中秋节前,位于上海“宛平南路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彻底火了。
先是这里出的“号月饼”一饼难求,这款被称作是“金镶玉”的月饼上,刻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字样,月饼中央,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院徽图案。网友戏谑地称之为“精神食粮”、“精神饼”,有人称要挂号入院购买,更有人拿着月饼特意跑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观光合影。
随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一场名为《线条、颜色和故事》的原生艺术展又冲上了热搜。这些由患者执笔的画作挂在精神卫生中心日间康复中心走廊上,号画廊的名声不胫而走,吸引大批观者。
在此之前,这座城市的人们对“宛平南路号”更多的是调侃或戏谑,比如,朋友间开玩笑,会说“你这个样子是要被送去宛平南路号的。”
对于“宛平南路号”的出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说,不论是月饼也好,画廊也好,出圈其实火的并不是月饼或画廊本身,而是大家对精神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