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上有个视频。
一位女子打扮时尚,在国金中心的大厅讲些什么,她表情自然,嘴里吐露的话语也大多是金融专业知识。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在给客户介绍业务,而国金中心的工作人员清楚,她精神失常。
知情者透露,女子原本是公司高管,工作能力也不错,她家庭条件良好,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世事无常,她被解雇了,失去工作后一度接受不了打击,父母带她看过病,也吃过药,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女子会悄悄出门,坐14号地铁到国金中心,站在大厅讲自己专业的内容,一开始还有人围观,时间长了,别人对她视若无睹。
因为她在工作日都会来,不抱怨也不影响别人,把想讲的东西讲完,就会自己离开。
她的父母会跟在后面,看着她平安,就任由她去。
国金中心的工作人员,知道她的经历,也大多善待她,没有人追赶她,就这样,她风雨无阻地讲了4年多,也成为一个特色。
视频传到网上,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说:“衣服穿得很整洁,一看也是热爱生活的人,怎么就想不开呢。”
也有人说:“写字楼里上班看上去光鲜,其实压力很大,估计她上班时就绷得太紧了,结果又失业,让精神崩溃了。”
还有人说:“有没有可能,她反而是大楼里最快乐的一个,毕竟没有压力啊,想干啥就干啥,估计很多人羡慕呢。”
不得不说,女子的经历,揭开了成年人心酸的一面。
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但世事无常,又有多少人能够称心如意呢。
02
有个纪录片,主题是:“为什么人会不快乐?”
不只是成年人,就连小孩脸上的笑容都很少。
纪录片中,一个上小学2年级的孩子,由于考试没有满分,他对着卷子暗暗落泪。
另一个房间,一个上高二的女生,作业做到凌晨一点,父亲问她还需要多久?
女孩尴尬一笑:“可能要写到天亮。”
“早点睡吧!”父亲拍拍她的肩膀。
女孩摘下眼镜,擦拭了一下眼泪,回道:“我再等一会,写完数学再睡。”
楼下,一个刚下夜班的年轻人回来,妻子比他早一点,正在房间收拾玩具,看到他回来,示意他声音小一点,孩子刚睡着。
年轻人拿出手机,躺在沙发上刷视频,妻子看到很生气,自己忙不完的家务,丈夫就知道自己享乐。
她气得把丈夫手机甩一边,丈夫赶紧站起来,认为妻子太无理取闹了,又没时间解释,拿出电脑开始设计文案,原来他不是无聊刷视频,而是在找灵感。
隔壁的一对中年夫妻,正在闹离婚,妻子觉得丈夫不求上进,工作多年,还只是一个小职员,一点不会办事,同龄人都早已升职了。
丈夫反击妻子太势利,要不是他接送孩子,妻子能安心工作吗?
好容易孩子读中学了,他本想好好工作,可却被裁员,妻子顿感经济危机,对他大发脾气,他也感到委屈呀。
人生没有完美,失落是常态,所谓心想事成,真的是奢侈。
可为什么烦恼的人越来越年轻化?
有位作家给出了答案,因为人生成功变得模式化,很多人把事业有成或有钱当成标准,一旦偏离了轨道,似乎就变得格格不入。
这也是很多人压力的来源,考试成绩不好,工作不顺利,都会被盖上“失败”的标签。
退一步看,其实都是自己为难自己,人生真没必要追求模式化的成功。
03
季羡林先生说:“人生在世要想得开,如果不能做到忘记,那么痛苦就会如影随形。”
没有人可以一直如意,学会放过自己,是一种智慧。
讲到这里,想到一个小故事。
有人扛着一个瓦罐去集市,可能手里打滑,瓦罐被摔在了地上。
这个人看都不看,继续大踏步向前走,旁边人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提醒他:“你的瓦罐摔碎了。”
“我知道!”
“那你怎么不看一下?”
“看一眼就能变好吗?”男子微微一笑,继续大步向前走。
这就是放下的智慧,我们无法控制生活,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
遇到不如意之事,要是没办法改变,那就选择放下,把注意力放在前方,也许会有更好的收获。
人到中年,失业或下岗成为常态,我也经历了,单位生意不好,工资好几个月发不出,整个部门都被砍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抱怨根本没有用,只能看看自己的能力,重新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有人回了老家工作,有人创业做点小生意,而我尝试用文字变现,偶尔聊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那就是刚失业时,觉得天都快塌了,回过头来看,也没啥大不了的。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摧折,学会接纳,也是一种能力。
放下过去,也是放过自己,你没有了执念,才有精力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又何必给自己设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