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例因教学成绩不好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
TUhjnbcbe - 2024/5/1 16:51:00

摘要:求助者李老师因教学成绩排名倒数第一,又受到校长批评,出现了情绪困扰、紧张不安、睡眠质量差,食欲下降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放松情绪,正确面对教学成绩。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能正确面对教学成绩。咨询结束后3个月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教学成绩不好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李某,男,23岁,公办小学老师,大专文化,未婚,家中排行第三,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母亲为农民,父亲为公司职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出生发育正常。父母对他一向期望很高,母亲对他的管教十分严格。7岁上小学后,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但高中成绩不太理想,高中毕业只考了一个大专,且学的不是师范专业。临近毕业时,他考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他考上了本地的小学老师。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心情烦躁。

身体状态:食欲下降,入睡困难,近期偶尔做噩梦。

社会功能:能正常给学生讲课,但一天下来心情沮丧,没有心情批改作业,没有心情备课。批改作业、备课工作不及时。和同事交往有所减少。

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选择实施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结果如下: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粗分50,标准分62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60-69分为中度焦虑,该求助者为中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粗分45,标准分56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所以该求助者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因校长批评他不会上课而心情烦躁、紧张不安、食欲下降、睡眠差。

个人陈述: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教的两门科目,学生的考试分数在全镇20所小学中排名倒数第一,本来就感觉很不好意思了。开学不久,校长就不断批评我,说我课上得不好,班级纪律抓不好。校长还威胁我,如果我的教学成绩再不好,就要把我调到最偏远的学校。校长也不该这样批评威胁我,而是要帮助我。我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用,没什么价值,很失败。而我又还有担心,我现在还处于一年的试用期,会不会不能通过试用期?想到这些,我就感觉压力很大,心情烦躁,没有心情工作。如果不能改变现在的不好状态,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可能教学成绩就更上不去。

咨询师观察及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齐,能够正常与他人交流,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二)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自我要求高,性格内向、好强,追求完美。因他不是师范专业,可能在教学技能上不如那些师范毕业的老师。学校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来决定绩效。他所教的科目,上学期期末考试双科排名倒数第一,被罚了元。

评估与诊断

主要表现:

1、焦虑、烦躁、情绪低落;

2、没有心情备课、批改作业;

3、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二)评估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与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变形的,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二是它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心情烦躁、紧张不安、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针对于教学成绩不好,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为1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变形的,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二是它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内心冲突是变形的,但是如果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方法还不能确诊为神经症,那么,它已经接近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早期阶段。而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因此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来访者病程持续时间1个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5、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来访者病程一个月,社会功能轻微受损,不良情绪等无泛化,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男性,23岁。

社会原因:

(1)上学期期末考试,所教的两个科目,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一,被罚元,被校长批评威胁;

(2)父母及校长对其期望很高。

3、心理原因:

(1)李某要强好胜,追求完美的性格;

(2)认知错误,求助者认为自已没有价值,自己很失败,认为教学成绩不好是件很严重的事情,认为校长不该批评自己。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正确面对教学成绩,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及食欲。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有效处理各种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逐步完善人格。

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选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放松训练的原理: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最大的特点是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改变上。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和费用安排:每周1次,每次45分钟左右,共6次。学校心理咨询室免费为师生开放,心理测验对学校师生也是免费的。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以下是具体咨询过程。

、心理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本阶段是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1、第一次咨询(年3月10日,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诊断评估、建立咨询关系。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调动来访者的求助积极性,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①在咨询开始时,用开放性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②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③在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下进行心理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确定主要症状。

第二次咨询(年3月17日,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测验结果反馈、加深咨询关系与确定咨询目标。

(1)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反馈测验结果,让来访者充分的表达,确定咨询目标。

(2)方法:摄入性会谈。

(3)过程:

①向来访者反馈其测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②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积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例因教学成绩不好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