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单科问诊不够用肿瘤患者如何“破局”?
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式诞生
选择焦虑症不仅影响着都市年轻人,也困扰着恶性肿瘤患者。
毕竟,肿瘤的治疗方案真是太多了:外科开刀,内科用药,放射科放疗。还有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究竟如何选择?
有些患者自己做不了主,便把决定权交给医生。但术业有专攻,医生通常只提供擅长领域的治疗方案。至于是否是“最优解”,有时候,还真得看运气。
医院“以疾病为导向”的单学科模式的弊端:得到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往往取决于挂了哪一科的号。不同科的诊疗方案甚至可能截然不同。而事实上,恶性肿瘤、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通常并非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问题。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方向。这种由多科专家组成团队、围绕某一特定病例进行讨论的全新诊疗方式,汇聚了集体智慧,发挥各学科专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提高生存率、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及其团队,一直在推进MDT在国内的落地。其由罗氏制药中国全程支持的科研项目“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管理模式研究和推广应用实践”,荣获中国管理科学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奖项“第七届管理科学奖”,成为本届奖项医疗领域唯一获奖者。
这也是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式”项目。它第一次将MDT由医医院组织行为,其可复制与推广的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MDT模式在国内的稳定、高质量发展,掀起了医疗领域的一轮革新。
在今年的卫健委版《医院章程》中,MDT即将被正式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标准。随着MDT在国内的逐渐普及,更多肿瘤患者或将受益。
1.开创先河
高解春团队很早便意识到,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方面,医院亟需完成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科诊疗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多科会诊的“蜕变”。
“对患者而言,瞎打瞎撞肯定是不行的;对医生而言,个人担大义也不妥。”高解春表示。一方面,多数恶性肿瘤为综合性疾病,需综合治疗;另一方面,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经过海内外大量实践,也自证了其可行和价值。
年,欧盟抗癌组织已确定MDT为肿瘤治疗的核心要素;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多次提及MDT的理念,一些大型诊疗中心逐步开始重视多学科协作。
同时,高解春也明白,虽已收获临床认可,但MDT想要在国内更广泛地普及与运用,还需要一套行业共识度高、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只有将医医院组织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号召力、约束力,从而惠及更广大的患者。
基于此,高解春团队展开了为期五年的MDT管理模式研究,并完成了多项“首创”:从首个MDT管理模式,到首个以“病人、医生、医疗机构、行业”为依托的MDT四大管理要素,再到首个“医院MDT组织管理规范范本”。范本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院的特征,将研究成果实医院的日常医疗管理中,助力了高品质、稳定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施行,充分发挥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山东、河南、河北等24个市,38医院医院得以应用实践,指导了多个MDT门诊规范化开展,受益患者余人次,覆盖国际以及我国高发病率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甲状腺癌、鼻咽癌,以及诊断治疗困难并且疾病负担较重的感染性疾病、终末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罕见病等病种,并且这些病种MDT的覆盖率在推广应用期间普遍得到了较大提升,在MDT“应收尽收”“公平均质”的目标上实现了跨越,社会效益显著。
“在规范约束下,未来,如果医生未对应接受MDT的患者进行告知,医院追责。”高解春表示。随着“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进,MDT在国内的落地将更加规范、迅速、有力,为从“人民健康”层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迎接春天
MDT的规范开展,是否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据医院相关统计,肺癌经MDT规范化治疗1年生存率95%,3年生存率85%;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43.2%;胶质母细胞瘤经MDT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17%,而文献报道美国的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平均为约5%。数据显示,MDT规范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除此之外,MDT的规范开展,还提升了病人的获得感。
一个由多科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有分工、有制度,全程参与病例治疗,探讨解决方案。在精神层面,给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人的精神作用比疾病发展还快,”高解春表示,“有些老年人担心肿瘤,害怕动了刀可能还会走得快。顾虑来顾虑去,影响生存质量。”
根据项目开展的全国位患者完成的调研显示,85%的MDT患者认为相较传统门诊,MDT门诊就医是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70%左右的受访患者愿意将MDT推荐给自己的亲友。相比过去多次挂号、反复陈述病情求医,患者普遍更倾向于一站式、个性化的MDT诊疗方式。
高解春认为,规范开展MDT,亦有助于打破各科室“各自为阵”的壁垒,实现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提升区域间医疗均质化水平,推动个体化、精准化的医学进步。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学科越分越细,专科、亚专科越来越多,医生的能力也愈发局限于细分专业。而综合诊疗的推进,可在跨专业知识拓展、诊疗效率等方面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优势。
同时,不同学科间的诊疗方法不断融合,也有助于适宜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实现弱势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弥合重大疾病规范诊疗方面的地区差异,实现医教研健康管理的融合,弥补院内和院外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进学科的共同发展。MDT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医生诊疗行为管理、绩效管理、患者管理、病案管理等方面都提出较高管理要求,医院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医院都在逼着自己做好MDT。”高解春表示,“因为患者知道MDT的好处,越来越多重症患者会选择去有MDT的医院。现在各地院长都把MDT医院品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来抓,MDT医院的声誉。”
3.广泛普及
十年前,医改一声令下,“挂号难”“看病难”问题等到缓解,以挂号、看病、支付等为核心的“云技术”大军突起,引发了行业的一轮颠覆性变革。
今天,“MDT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有望从结构化调整入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重塑重大疾病诊疗认知,引领第二次医疗行业变革。
罗氏制药中国市场准入部副总裁边欣认为,随着整体疾病谱的变迁,MDT管理模式的精髓可复制到罕见病等复杂治疗领域,以点带面,惠及更广大患者,为多学科领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石,推动中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近年来,医院,MDT接诊案例已实现20-倍的增长。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门诊试点也取得了不错成绩。未来,MDT将进一步在医疗系统内普及。
高解春提出,未来我国MDT要获得长远发展,医院整体的共识和支持,由医院层面来搭平台、建机制,规范诊疗流程,做好保障服务。这主要包括做好顶层设计、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合理的激励与分配机制、评估与反馈机制等等。同时,亦应充分结合互联网、5G等技术优势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优势,开展远程MDT医疗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和MDT的医疗服务模式充分下沉,进一步发挥MDT诊疗模式在创新科研、人才培养、医学教育上的作用。
同时,相关部门也需加大对MDT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目前MDT尚属医院自行开展的项目,尚未达到行业主管部门在服务定价机制、医保报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要推动卫生行业根据医生工作量、价值和薪酬体系来匹配完善的疑难疾病会诊定价机制。
“在未来,MDT应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而非某个群体专享。”高解春表示,“现在,医院偶尔得到MDT是幸运的;未来,应该做到一个患者应该得到MDT而没有得到MDT对他是不公平的。”
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应按照健康中国发展新战略,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与更幸福的美好生活相匹配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更加重视公益性、更加重视内涵建设,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转型发展。MDT的广泛推广和规范应用,正是医院对“健康中国”使命的践行,为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