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90年代初,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下的农村,王姓一家人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如果非要有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那一小方天地的“地头蛇”,天高皇帝远,仗势欺人为所欲为。
王家有个二儿子上了几年学把人家女生的肚子弄大了,不得已回来传宗接代。王家家里有祖产,二儿子就和二儿媳在家里坐吃山空,家里也不反对,小两口的日子本来也过得还算舒心。
这王家二儿子什么都好,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喝完酒就换了个人似的。平日里温和有礼,对媳妇也好,也父母也算孝顺,九年义务教育吸收的不错,比他大哥强,可这一喝了酒就立刻变成了王家老大的样子,暴躁易怒,打的媳妇三天起不来床。
事后清醒,他就道歉下跪,总之认错态度积极良好,媳妇心一软也就原谅了。隔年,王家就办了丧事,二儿媳暴毙身亡。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和接触精神病,以前都是听人说,或者在电视剧里看,从来没想到生活中离自己如此之近。
王家老二被儿媳娘家人起诉,王老大找人给做了精神鉴定,说是老二患有精神分裂,犯错误的是第二人格,总之后来双方达成了和解。
所以,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精神分裂和双重人格是一个概念。
可能是因为越害怕越想去了解,就比如越是怕鬼的越爱看聊斋一个心理,长大后我总是愿意去看一些这类的电影比如《致命ID》、《24个比利》等等。由于看不太懂还要配合影评人的解说去理解剧情,很是烧脑,为此在三年前,我去听了一个教授的讲座是关于九型人格的,当时也听得云山雾罩、懵懵懂懂,觉得甚是奇特。
在心理学领域,万物皆可盘,纵然人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群居生物,但也不妨碍从这些生物上寻找共性。
我问老师:“这些人格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吗?”
老师肯定地点点头。
这老头子就是弗洛伊德
我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学习和了解都是出于好奇,所以老师对我讲一些太高深的我也听不懂,讲浅了又无法让我迅速理解其中的关系,只好推荐给我一本书《重口味心理学》,一听这名字就符合我的喜好,老师果然懂我。
人们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好奇,但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尤其是心理学上一些非常重口味的领域。
这本书的封面很有意思,一串红色的大字写着:“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
正因为这句话,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王家老二,证明他是神经病很容易,一个份鉴定报告,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周围人的证词就足以了,可假设说要证明他不是,那么过程或许就不会这么顺利。
曾经在新闻里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个男人为了将妻子送走,谎称她是精神病患者,她越是反抗的剧烈,医护人员便觉得她病的严重。哪个有病的承认自己有病,就像喝多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喝多了,这个就很可怕,就是一种百口莫辩的无力感。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愿意给自己对号入座,从前的人们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得病,现在是想方设法的佐证自己病了,一会焦虑症,一会抑郁症,时不时还怀疑自己精神分裂……这些在90年代像聊斋里的鬼神一样神秘的词,如今反倒成了流行病,所以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书的第一篇叫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主要讲的就是多重人格障碍。书中引用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巨大的锥形冰山,把他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开,然后装进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部分用来盛装潜意识。因此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BOSS。
作者引用了几个著名的案例,比如心理学里程碑式的人物安娜,她有着精神分析第一病人的名号,她的主治医师甚至比弗洛伊德更早。
主治医师J对安娜进行了催眠疗法,唤醒了安娜潜意识里的第二人格,在随后的时间里,安娜并没有因为治疗而有所改变,反而加重了病情,慢慢出现了失语症。邻居们形容那时间的安娜是在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不久安娜父亲去世,安娜病情急转直下,开始不能进食,面对这种“玩命”的病人,逼得J不得不再次进行催眠。
后来的安娜病状减轻但是多重人格的身份却并未消失,然而这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优秀而杰出的人。作者解释说很多灾难性的疾病并不妨碍患者自身奋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不管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焦虑环境之中,努力要比任何情绪都重要。
书读到真正第十一篇(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再回过来看第一篇,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一个躯体可以放下多种灵魂,多重人格是每一个人格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她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并且只能共生。精神分裂的本质是同一个灵魂,人们长期压抑不得释放的痛苦一旦精神崩溃就容易将这部分显现,所以这是两种精神疾病的范畴,不可混淆。
看到这,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我又想起了王老二,这个事情就细思极恐了……
怎样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最快速的方法是先让自己了解精神病。
《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收录了许多重口味的癖好,如多重人格障碍,恋童癖,恋物癖,性欲倒错等等。他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同时也让人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表现。
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纪念完整版)心理学姚尧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5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30.2购买已下架
作者用生动的表达和诙谐幽默的讲故事手法,把一些专业难懂的领域用比较轻松的方式讲得通俗易懂,这样再看《致命ID》也不用烧脑了。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这些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那么这本书可以算是心理学科普里,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并且看得下去的一本。
整体来说作为非专业人士的一本读物,它适合喜欢猎奇的、对心理学感兴趣又一知半解的、和一些看不进去一板一眼教科书的人群。
我找了两本书,一本是免费的电子书,排版和阅读体验略差,但是内容还可以,喜欢电子书的可以去看看。一本是纸质书,我对比了多个渠道,选择一个性价比还可以的,作者是姚尧,其他的没看过,喜欢读纸质书的可以去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