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年,江苏女子为3套房产将女儿送进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二零一零年三月八日,一个年轻女子在江苏医院的病床上声嘶力竭地喊着:“放我出去,我不是精神病!”

负责看守她的医生护士嗤笑一声,并不打算搭理这个“疯子”口中说出的无稽之言。

为了防止女子在发疯的时候做出不可预料的事情,护士干脆拿来绳子,把女子结结实实地绑在了病床上。

女子欲哭无泪,她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解释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医院的人是她的母亲,在大部分人眼中,母亲是不会毒害自己的孩子的。

但女子口口声声地说她并不是精神病,整个事件都是她的母亲为了侵吞房产一手策划的。

女子说的是真的吗?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三套房产引发的“血案”

这个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女子叫做朱金红,她的母亲名叫唐美兰。

唐美兰住在江苏省南通市三余镇团结新村,自从嫁到这个村子后,她与周围的邻居没少起过冲突。

她脾气不好在村子里几乎是远近闻名的,领教过她脾气的村民都不太愿意和她打交道。

唐美兰生性泼辣,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极其喜欢占便宜,这让很多村民都不待见她。

她和丈夫结婚之后陆续生下了两个女儿,由于思想封建,唐美兰对儿子的渴望日益增长。

怀上朱金红的时候,唐美兰心里笃定这一定是一个儿子,毕竟事不过三,自己再怎么倒霉也不能连生三个女儿吧。

但事实狠狠打了唐美兰的脸,发现第三个孩子还是女儿之后,唐美兰便把心里的怨气都发泄到了朱金红身上。

最开始唐美兰想过遗弃或者送养朱金红,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她并没有得偿所愿。

怀着挥之不去的怨气,唐美兰骂骂咧咧地接受了自己生下三个女儿这个事实,开始抚养朱金红。

朱金红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白眼中,她听过最多的责骂就是“你为什么不是一个男孩。”

每当这时,朱金红都会向父亲投去求救的目光,希望父亲能够让母亲停止辱骂自己。

可朱金红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妻管严”,脾气温和的他根本不会和唐美兰起正面冲突,更遑论直接反抗她,支援小女儿。

认清楚这个家庭的本质之后,朱金红决定好好学习,长大后逃离这个令人绝望的环境。

为了争一口气,也为了在母亲心中证明自己,朱金红从小就成绩优异,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学生。

高中毕业后,朱金红收到了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高高兴兴地踏进了大学的大门。

在大学里,朱金红就读的是经贸日语系,毕业后她也顺理成章地对口就业,成为了一名日语翻译。

年,朱金红获得了一个去往日本工作的机会,她没有半分犹豫,立刻同意远赴重洋。

远离家乡后,朱金红终于尝到了从出生开始就没有拥有过的自由滋味,这里没有母亲的压迫、父亲的沉默,她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没过多久,朱金红在日本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她和爱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并且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

紧接着,她变更了国籍,永久定居日本。

虽然朱金红对母亲的怨恨大于感激,对原生家庭也没有太深的情感,但她仍旧不可能完全抛弃自己的原生家庭。

为了改善家里的居住条件,朱金红出资给母亲修建了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

房子修好那天,唐美兰笑得合不拢嘴,村里的村民也都围在小楼旁边,夸赞朱金红有能力。

在中国房价尚未完全飞涨的时候,朱金红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藏的潜力。

她果断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国内购买了三套房子,全部出租出去赚取租金。

因为身在日本,朱金红管理房产不太方便,基于对母亲唐美兰的信任,她把房屋的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唐美兰。

朱金红未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无心的举动,会在几年之后把自己送进深渊。

患有“精神病”的女儿

年,金融危机前奏来袭,日本就业环境骤然变得恶劣,朱金红也被迫下岗,失去了生活来源。

在时代面前,个人的挣扎就如同螳臂当车,没有任何意义。

朱金红不打算在短时间内再找工作,她想起自己在前几年曾经买下三处国内房产,这些固定资产此刻就是她的底气。

经过几年的升值,房产的总价值已经达到了万左右,如果朱金红顺利拿回房子,无论是出租还是贩卖,都足以支撑她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朱金红买了一张机票,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可当她见到好久不见的母亲的时候,对方的脸上却没有显露出见到女儿的惊喜神情。

朱金红不在意这些,她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冷脸相对,这次她回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妈,我想把三套房子拿回来,自己打理。”这句话一出,朱金红明显感觉唐美兰的脸色倏地变得十分难看。

唐美兰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她劝朱金红先在家里住一段时间,房子的事情择日再说。

朱金红对母亲毫无戒心,她接受了母亲的提议,因为长居日本的她确实很久没有和家人朋友见面了。

但没过几天,朱金红的一位好朋友却突然接到了唐美兰的电话,在电话里,唐美兰宣称朱金红得了精神病。

朱金红的好朋友自然是莫名其妙,在她心里,朱金红是一个聪慧的学霸,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得精神病呢?

而且唐美兰的态度未免过于奇怪,她打电话来的目的既不是诉苦也不是寻求帮助,更像是一个通知,这让朱金红的好朋友有些摸不着头脑。

秉持着对好朋友的关心,朱金红的好朋友决定把朱金红“骗”出来,带她去做检查。

当然,检查结果显示朱金红一切正常,这足以证明唐美兰所说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朱金红的好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朱金红,同时朱金红还了解到,她的其他亲戚朋友也都接到了唐美兰的电话。

此时的朱金红还不明白母亲到底要干什么,但她的诡异行为却让朱金红本能地感觉到了一丝恐惧。

作为在母亲的绝对权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她太清楚唐美兰的脾性,她也隐隐约约察觉到事情正在往不受控的方向悄悄偏离。

为了逃脱母亲的控制,朱金红悄悄离开了老家,在外面租房子,以便处理国内的房产事宜。

在外租房期间,朱金红曾经两次被“神通广大”的母亲找到,并且差一点被以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好在朱金红的神志非常清醒,她的朋友帮她报了警,在警察的介入下,她才暂时逃脱了母亲的魔爪。

此刻,朱金红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母亲想要对她不利,但她心里还存有一丝幻想,认为自己和母亲还有和解的那一天。

年,74岁的唐美兰对朱金红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她提出要和朱金红好好谈谈,和平解决房子的事情。

朱金红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和万事兴,于是答应了唐美兰的要求。

同年3月5日,朱金红和唐美兰相约见面,她刚一露面,就遭到了母亲带来的两个彪形大汉的挟持。

“你们要干什么!”朱金红奋力挣脱,但却无济于事。

被母亲“绑架”三天后,3月8日,朱金红被强行塞进一辆私家车,汽车在马路上疾驰,朱金红内心无比慌张。

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车辆医院停车场停下,两个彪形大汉半推拉半强迫医院。

医院,朱金红就被强行按到了病床上,她意料之中的医生诊治并没有到来,直到第二天她才见到自己的主治医生。

负责看守她的护士丝毫不理会她的求救,反而拿出绳子把她牢牢地绑在病床上。

“这是治疗你精神疾病的药物,乖乖地把它们都吃掉吧。”第二天,护士给朱金红拿来药。

“我不吃,我没病,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

“女士,我劝你还是乖乖吃掉吧,这里多得是不愿意吃药的病人,他们都要接受电击,电击完还得吃药。”

护士让朱金红环顾四周,朱金红看过去之后果然发现,没有吃药的病人通通都会被电击。

朱金红害怕极了,她不得不接过护士手里的药丸,混合着水吞咽下去。

很快,含有大量镇定剂成分的药物就发挥了作用,朱金红感觉昏昏欲睡,浑身都使不上力气。

她绝望地躺在病床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逃出生天

在朱金红饱受折磨期间,她的母亲唐美兰则一口咬定她真的患上了精神病。

唐美兰说,年,朱金红曾经在广东省遭遇过一次抢劫,从那时候起,她就老是觉得别人要害她。

因为这件事,朱金红还和自己的丈夫离了婚,而自己之所以要把朱金红送去治疗,也是因为担心她的身体健康。

朱金红住院一段时间后,唐美兰曾经去看过她,让人疑惑的是,唐美兰每次探病都不询问女儿的治疗情况,而是一味让朱金红签署房产委托书。

因为朱金红咬紧牙关绝不屈服,唐美兰还跑到法院去,企图申请朱金红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经过相关机构鉴定,朱金红的行为能力正常,无任何精神上的问题。

基于这个结果,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因为察觉到目前的情况对自己不利,唐美兰在无任何前兆行为的情况下,突然从法庭上离开。

申请人无故退庭,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朱金红又要被迫回到精神病院。

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下,朱金红深深体会到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医院护士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求救信和遗嘱,并且辗转递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手上。

央视的《经济与法》栏目报道了朱金红的故事,一时之间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反响。

为了平息舆论,唐美兰只好做出让步,把朱金红从精神病院接回了家,此时离朱金红住进精神病院已经整整半年。

回家后,朱金红依旧没有得到自由,唐美兰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她,不让她有任何的喘息机会。

年10月14日,朱金红趁唐美兰不注意,终于逃出了那个叫做“家”的牢笼。

逃出去后,她第一时间和自己的好朋友取得了联系,寻求帮助。

10月18日,朱金红拿到了补办的身份证、护照、银行卡等证件,她终于能够自由行走生活了。

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朱金红没有片刻停留,马上购买机票回到日本,逃离了母亲的监控。

可惜,这场闹剧并没有随着朱金红的成功逃脱而落下帷幕,唐美兰依旧对朱金红手里的三套房产虎视眈眈。

年,唐美兰再次提起上诉,称朱金红在年的时候精神病复发,请求法院判定朱金红为精神病人,并且将朱金红的房产交给自己管理。

法院接受诉讼后又委托专业机构对朱金红进行了一次精神鉴定,结果显示朱金红思维清晰,并不像唐美兰口中那样癫狂。

基于这一点法院最终做出判决,驳回唐美兰的上诉。

为了防止唐美兰继续胡搅蛮缠,法院将这一次诉讼的结果定为终审判决,之后唐美兰再也不能纠缠朱金红了。

而朱金红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三套房产,摆脱了母亲的折磨。

不过,相比于这些年她受到的心理创伤,这三套房子恐怕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了。

祝愿朱金红在摆脱母亲的纠缠后,能够拥有更加灿烂的人生。

-完-

参考资料

周口晚报:《母亲送女儿进精神病院内幕》

中国新闻网:《为三处房母亲送女儿进疯人院?女儿求救信曝光(2)》

中国广播网:《母亲疑为获取房产将女儿送进精神病院一案开庭审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