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失能老人精神护理是养老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记者昨日从南师大商学院了解到,该院李金生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团队调研了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失能老人养老模式后,形成了《沉重的衰老,何处可依——基于全面健康的苏南四市失能老人养老商业模式的调查研究》调研报告,他认为“全面健康”养老是养老的理想境界,目前多数养老机构更多地
  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龄人口的18.3%
  有关数据显示,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龄人口的18.3%,总数约为万。所谓失能老人,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进食、沐浴、穿衣、如厕、室内走动等基本日常活动必须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老人。由于资源有限、费用昂贵,医院无法提供日常照料,养老院缺乏必需的医疗条件,家庭照料负担重,他们晚年生活质量低下,精神压力大,与普通老人相比面临更大的养老困境。但现有养老模式大多只涉及老人的生理健康。
  项目团队实地走访了15家养老机构
  据该调研项目负责人严雨姗同学介绍,在两个多月的调研中,他们7人团队实地走访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调研了15家养老机构,并进行访谈,采集到份有效数据。他们发现,由于失能老人护理成本较高,相关护理人员难聘请,接收失能老人所需承担风险较大,很多养老机构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养老问题面临着供需缺口:大部分养老机构并未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无法进行实时有效地检测和管理。失能老人的心理更敏感脆弱,情绪也易激动,而养老机构缺乏专门的心理诊疗服务。少数道德健康缺失的失能老人未引起养老机构的重视。对于部分渴望主导活动和话语权、渴望展示自我的失能老人,机构缺乏让其自由发挥的空间。
  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更应该受
  据介绍,7人团队在走访某养老院时,发现一位护工给老人发香蕉,香蕉本来是好的,但一位老人总认为护工把不好的香蕉给了他。这就需要养老机构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有些老人情绪的改变更需要引起社会。比如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还有就是性格方面的改变,如有的老人显得唠叨,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等。
  调研项目团队走访南京的部分养老机构发现,某高端养老机构增加了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但月平均收费在两万元以上,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多数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养护还停留在生理健康方面,老人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来源:老龄网

扩展阅读:?注意!这17种情形,养老机构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经营必知)?上百位老人这家养老院过世,却无人哭泣,只有欢喜?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指南来咯!管理者和护理员都要看!?优秀护理员!14个小窍门减轻护理工作的疲劳与紧张!?法院宣告:苏州乐颐养老集团破产!负债数千万元!?*:养儿防老靠不住?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他养不起?住养老院,放心吗?一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纪录,颠覆你的传统看法!?长者打骂护理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不看小心踩雷——开养老院的20个禁忌

[欢迎扫一扫,北极狐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