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疾病的医院住院治疗是常态,也是家属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原本想着住一次就能治好病,可是每当病情稳定出院,季节变化时病情反复,每年需要多次住院。特别是病人患病的时间越长,住院次数也就越多。
精神疾病本身就是一种进展性强的疾病,而且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季节、温度、事件、社会关系等)。对于患病超过三年以上的精神病人,单纯靠药物治疗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家属疏忽大意,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导致症状爆发,局面无法控制,医院,封闭式治疗,年年反复,恶性循环。
“有病而不自知”是患者面临的第一难题
临床上,我们把患者“有病而不自知”这种症状称作自知力缺失,这是阻碍患者持续治疗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患者对自身疾病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是因为大脑功能紊乱引发的严重精神活动异常。很多患者即便存在明显的精神症状,仍然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或检查,影响治疗的整体进度。
自知力是判断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与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在患者并未有好转时,家属与他们做有无精神疾病的争论是无效的。只有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确患有精神疾病,这时才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疗效差、反复发作”是患者面临的第二难题
药物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有部分患者却因为体质、机体吸收能力或转化能力等原因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逐渐失去应答,使其无法发挥原来应有的疗效,导致病情反复,不得不增加药量或联合用药进行控制,甚至最后无法控制。
如果患者采取当前药物疗效不佳时,切记不可自行断药或减少药量,避免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后产生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主诊医师后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量,如有药物并发症,应和医生详细说明并调整方案。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下的一项非常成熟的微创技术,其主要是针对大脑边缘系统情感环路中异常传导的神经核团进行靶向的调控,平衡其中的递质分泌,恢复神经核团与中枢间的正常传导,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精神症状的目的,该技术适合病程在3年以上,经药物系统正规、足量足程治疗后无效或反复发作或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手术后的患者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比如胡言乱语、过度恐惧害怕、无故骂人,伤人毁物、自言自语等症状都能得到控制或消除,同时对其他的比如易怒暴躁、思维异常、夸大妄想等症状都能起到不错的疗效。同时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社会生活当中,完成学业、工作、社交等基本的社会功能。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大家别搞混
最近很火的抑郁症测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神分裂正解,不要再沿着误区错下去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