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5199035.html因“害怕”和“担忧”所以胡思乱想,是让人们痛苦和不安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会担忧自己的未来,也会担忧自己的孩子、孙子、兄弟姐妹和亲人的未来。但是,佛陀教导我们不必担忧未来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未来将会是贫穷或是富贵、进步或是堕落,都是在于我们当下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如果我们的行为良好、言语温和、思想正确,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自己,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好。未来的光景就是目前的言行所产生的结果,一切事情都在于当下,在于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人们的未来就是目前的所作所为所产生的果报”。佛陀教导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担忧,如果我们会害怕,就让我们害怕恶业吧!什么是恶业呢?恶业就是懈怠,不愿意行善、不愿意牺牲和奉献。想要提升自己的人,必须要去除懈怠,就算是不愿意也必须要实行,我们不可以只跟随自己的情绪、喜欢或不喜欢。佛陀教导弟子说:“一切法,如果是会导致懈怠,这样的法,不是佛陀的教导”。在过去,我们就是懈怠,所以才会有问题!佛陀教导我们要懂得利用身体来训练心。决意持守戒律就是利用身体来训练心的例子。因为心是无形色、无我的,所以才需要利用身体成为训练的工具。例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如果仔细的观察都是以身体来训练自己的心,因为只要身体没有行动,心(烦恼)就不会有力量。就算心是一切的主导者,但是,被领导的身体没有行动就没有犯错。开始修行的时候,佛陀教导我们要重视戒律,才能够让心平静,烦恼的力量才会被削弱,烦恼运作的过程才能够被中断。所以,对于还没有完全断除烦恼和欲望的人,严格的持守戒律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能够良好的持守戒律、依法依律地生活时,心才会静止和清凉,才能够成就“正定”。“正定”就是以平静和清凉的心生起智慧,内心的焦虑不安才会减轻和失去力量。一辆汽车是由很多种零件或部件装配而成,但是最重要的零件,能够让我们安全的就是刹车器,所以汽车的刹车器必须要好,要达到标准和能够正常的运作。人类的刹车器就是“正定”,如果没有正定,心就没有力量,是生病的心,所以必须要有正定,才能够克制自己,就算是微细的过失也不违犯。我们都是懈怠的人,所以要如何去除懈怠呢?我们必须要依靠“正定”,就是要下定决心和精进,心才会有力量,有无限的力量,不害怕辛苦和困难,因为害怕或担忧只会破坏我们的善行和影响我们的能力。佛陀不允许我们害怕。只要我们做的是善事,无论是多么的辛苦和困难,也只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路程,是我们必须跨越的障碍。如果我们害怕,就会失败,而且将会是永远的失败,因为在过去,我们也曾经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使得我们灰心和失望。佛陀并没有教导我们害怕!障碍和困难,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跨越的事情。如果不能够跨越和面对,那要如何前进和提升呢?每个人都必须要行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善行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更辛苦和更困难的事情也能够处理,也能够面对。我们的内心正在奋斗和抵抗,但是,所面对的种种状况并不是外在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心在战斗,正在抵抗着害怕和担忧。佛陀在还未觉悟之前也是要决意圆满善行。当佛陀接受了吉祥居士供养的茅草后,就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下定决心:“就算只剩下皮囊筋骨、血肉枯干,在还未达证觉悟之前,我绝不愿离开此座”。魔王及其眷属,很多邪恶、恐怖的魔*都想来破坏佛陀,但是,佛陀只想:一切恐惧或害怕的事情都是源自我们自己的心而已。虽然,要行善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能够面对这些种种的考验。因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如果我们的心没有问题,一切的事情也就没有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呢?其实,我们是很清楚的知道,实践善法是正确的、是好的,执着享受和懈怠才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去除懈怠和软弱的心。如果家庭贫穷,我们还执着享受和懈怠,那就像是活在地狱里了。我们必须要纠正自己不善的心和不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只是想要满意和欢喜的事物,而不能接受不满意或不喜欢的,这就是不正确了。我们必须要超越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不喜欢,因为这都是情绪而已,为什么我们要背负和执取它呢?还未死亡,就已经掉入地狱里受苦了!“因为执着,所以不能够超越和突破”,这能够了解吗?我们还不能够超越烦恼,是因为懈怠。富裕的人会懈怠,贫穷的人也会懈怠,心里是想要得到,但是懈怠,不愿意牺牲和奉献,只是勤劳一点就已经受不住了,不行了!我们必须要认清懈怠这个敌人,要以自己的身体成为训练的工具,身体痛苦也没关系,困难也不要紧。佛陀教导我们要欢喜和满意地行善,建立功德和善业,不可以责备任何人,因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智慧。我们必须要精进和勤劳,让它成为生活上的修行和习惯。目前,我们的恶业就是懈怠,所以成绩和效率才会不好,造成很多的烦恼,而且越是担心就越会胡思乱想,不久也会患上肠胃病,然后有精神病,最后也就会产生种种心理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一个过程,都是同一个问题。佛陀要我们战胜这懈怠和享受的习惯,以满意和勤奋的态度去行善和付出。我们必须要牺牲和奉献,而且要有欢喜的心。我们别害怕会失去享受和快乐,只要现在能够超越这些障碍,在未来,我们必定会得到幸福与安乐。现在的科技迅速的发展,但是人们的内心并没有发展,只是努力的改善外在的事物。佛陀让我们发展外在的事物,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内心,去除不应有的害怕或担忧。“害怕”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饿*和阿修罗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大家都害怕,不敢行善做好事,那我们就是饿*和阿修罗的子孙了!饿*和阿修罗的子孙任何事情都会害怕,而且容易惊慌和不安,他们都是心不在焉和缺乏正知正念的众生。佛陀教导我们不必害怕,如果是善行,就必须马上行动。“衰老”我们也不怕,为什么要害怕衰老呢?就算害怕也必定会老。“病痛”我们也不怕,为什么要害怕病痛呢?就算害怕也必定会病。“死亡”我们也不怕,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就算害怕也必定会死。我们迟早都必定会死,这是平常的事。为什么要害怕呢?因为我们有错误的见解和思想,所以才会害怕,而且使我们痛苦和睡不着,在折磨自己。佛陀教导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我们都是在胡思乱想,使到自己害怕,所以我们不可以跟随情绪。如果生起的思想会使我们痛苦,我们知道后就别跟随它。我们是否察觉到自己所害怕的种种事情,其实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却随着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而“害怕”。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正念,观察自己的身体,觉知呼吸入和呼吸出,直到心能够专注,不向外寻求或跟随情绪,心才能够平静和自由,能够觉知外在的事物来煽动,也能够观察一切事物都是无常、苦和无我的。阿罗汉圣者就是没有“害怕”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跟随思想和情绪,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没有任何利益和好处的。为什么要胡思乱想呢?想多了也只是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影响自己的才能。佛陀让我们要了解自己,只要我们的行为好、言语好、思想好就不必害怕。容易惊慌失措和不安的人,“恐惧和害怕”就已经埋藏在心里了。生命就只是身和心,为什么要害怕和不安呢?睡的时候,就应该安乐的睡,睡醒了才会有精神、有体力,也就有能力处理事情。我们满意和欢喜地行善就能够让心生起力量,所以必须要满意和欢喜地奉献,也要满意和欢喜地去除自私和自我。我们觉得满足和喜悦,是因为自己能够吃苦耐劳、能够精进和行善,也不轻易地放弃,将障碍成为建立善行和累积功德的助缘。我们也可以为自己定下训诫,“如果没有困难和挫折就没有机会建立善行和功德。”我们深思熟虑的了解,只有精进才能让我们灭苦。我们的身、口、意都必须持续地提升,这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必须要用心。在生活上的过失也是因为自己不够认真,所以我们要用心,容易得到的东西或容易成就的事业并非是好事。如果我们时常想“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用功,心就会有力量,我们必须要创造好的因缘和条件,应该时常思维“只有行善才会让我们好”。“业”就是我们自己的行为。佛陀让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现在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还在沉迷什么?尊者问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我们是否跟随着佛陀的足迹、阿罗汉的足迹呢?一切的供养也比不上精进地修行,让自己觉悟,能够超越自己的情绪,超越满意和不满意、喜欢和不喜欢。每个人都必须要提升自己,如果我们不修行、也不纠正自己,就别期望今世的生命会更好,相反的也只会堕落而己。如果不愿意改变自己,依然故我,就会养成顽固的个性,这样的人想要富贵也不能,想要得到解脱也不能。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和提升自己,要用心和认真,不要让别人轻视,而且我们自己也会责备自己。佛陀不允许我们的生活不踏实,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认真和尽心尽力。他也以拔草作为比喻:草的根部固定在土地上,要拔草时就必须将草捉紧,如果捉不紧,草就拔不起来,而且,拔的时候也会割伤手掌。如果我们做事情不能够长久的用功和认真,不久就会重复旧的坏习惯和性格。我们的意志不够坚强,而且还有很多的烦恼,所以不能够完全的相信自己的心。我们必须要纠正自己,走向中道(八正道)。坚决地持好戒律就能够成就正定。我们必须要认识,饿*和阿修罗并不是在很远的地方,它们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面,一直在等待机会伤害和欺骗我们。是邪见和无明让我们害怕善行,所以我们不必害怕外在的饿*或远处的恶魔,因为问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好人,也想成为有道德和有财富的人,但是却觉得很困难,想要实践真的很难,也无能为力,这是因为我们不够认真,也不够努力。在生活上时常都会遇到好的榜样和不好的榜样,让我们只学习好的榜样,以佛陀和阿罗汉作为榜样。其实,在寺院里也有好的榜样,当我们看到别人只吃一餐,我们看他能够忍受,我们也能够学习;我们看到别人禁食七天,我们也可以学习;我们也看到别人一个月只吃一餐,我们也能够做到。佛陀教导我们只学习好的榜样,现在的社会,大部分都是不好的榜样,我们千万不要学习。为什么会成为不好的榜样呢?因为,大部分的人,心不稳定也不够坚强,不能够约束自己,执着感官的享受,喜欢追随外在的事物,所以才不能够提升自己、成为人们的好榜样。我们必须要以佛陀为归依处,以法为归依处,以良好和正直的修行者、僧伽为归依处。有太多不好的事情和问题,我们要懂得思考和观察,居士们也要懂得选择好的榜样。佛陀住世时,很多居士都是在家里、在城市里生活,在社会和人群相处,都能成为圣者或阿罗汉,而且还带领其他人一起修行和行善。因为只要是正确地实践正法,任何人都能够成就善业,得到解脱和涅槃。所以我们必须只是学习正法和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学习或作为榜样。要培养慈悲心佛陀不允许我们看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佛陀教导我们要培养慈悲心,才能和所有的人和睦相处,无论是儿童或是成人、贫穷的人或是富裕的人等。我们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是因为我们视对方为外人,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或亲人。佛陀要我们对待众生视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或亲人,在轮回里一起承受着生老病死的痛苦。每个人都有身体上的痛苦,需要照顾身体,而且会有种种的病症和不舒服,也有工作上的痛苦,有亲人和兄弟姐妹以及家族的痛苦,也有侍从和追随者所产生的痛苦,所以是有很多的痛苦,而且是很严重的痛苦,是真的很痛苦!当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痛苦时,我们却没有对他们慈悲,而且还去增加他们的痛苦,那我们的心就太可恶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发展慈悲的心,首先要对自己慈悲,让自己努力行善,也要对别人慈悲和同情对方,别视他们为外人吧!我们不必在意、也不必害怕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或对我们是否觉得满意。佛陀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出生只是为了成为愿意牺牲和奉献的人,是为了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别人,给予金钱或物品,也给予真诚和温和的言语。如果我们能够介绍或帮忙的事情也会尽心尽力的帮忙,至少也要成为对方的好榜样,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和感受到世间的好人,他们会觉得快乐,因为知道世间上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好人。我们要培养慈悲心就必须先对自己慈悲,就从自己的善行开始,然后对我们身边的人慈悲,例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和家族成员以及所有的追随者等。我们对远处或不认识的人慈悲,但是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对自己或兄弟姐妹和亲人缺乏慈悲心。如果是这样,证明我们的慈悲是错误的,不是真的,自己也不能够照顾自己,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亲人也不帮助,还去帮助别人。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先纠正自己,先解决自己和家庭的问题。如果我们有无量的慈悲心,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会觉得是好的,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我们缺乏慈悲心,就算只是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已经受不了,看到树木或小狗也要踢它。慈悲扶植世间,首先要对自己慈悲,然后扩展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索,自己是否已经培育慈悲心了?如果没有培育慈悲心就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世界,只想要一个人安静的生活,不想与人交谈或沟通。我们必须要懂得与别人和社会融洽,如果是不能与别人融洽,那就会觉得痛苦。如果没有慈悲心,每个人都不愿意亲近和接触,因为嗔恨心是非常热的东西,是一堆火焰在燃烧着,无论任何东西都会被烧毁,消灭无余。我们的嗔恨心所生起的火焰,是没有任何火焰可以比较的。如果我们的年纪大了,是老人家但是却没有慈悲的心,时常投诉和抱怨,而且脾气不好也喜欢骂人,如果是这样,又有谁愿意靠近我们呢?是没有人愿意靠近的,因为靠近的人会被燃烧,也不会觉得快乐。如果我们时常唠唠叨叨地在投诉和抱怨,身边的人听多了也会被影响和感受到压力,所以,当我们还未年老时就必须开始培育慈悲心,因为再过不久我们也必定会衰老的!佛陀让我们提早计划,在自己的内心里培植慈悲,过了几年后就会成长。如果我们没有为自己建立这样的因缘和条件,慈悲心又如何能生起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建立好的因缘和条件。“慈悲”真的很好,有很多的利益和好处,让自己能够得到幸福,也让别人能够得到幸福,成为每个人都喜欢和欢迎的人。每天诵经时,在结束前都会诵慈心偈,散发慈心。如果我们只是嘴巴在念而已,但是内心没有表达出来,这样不是真的散发慈心!每次诵经,要散发慈心就是要让我们培育和发展无量的慈悲来引导自己的心。佛陀也教导我们要觉知呼吸入、觉知呼吸出,让呼吸入时舒服、呼吸出时也舒服,直到内心能够自然的生起喜、乐和心一境性,这也是为自己培育慈悲心的方法。在生活上,我们的行、住、坐、卧或在处理一切的事务时,佛陀提醒我们别忘记要保持呼吸入时觉得舒服、呼吸出时也觉得舒服,让我们为自己散发慈悲。因为,我们时常沉入于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也会影响到身体,总是觉得软弱无力,所以忘了要散发慈悲。佛陀让我们散发慈悲给予自己,在工作时要满意和欢喜地工作,要全心全力地付出,同时也别忘了呼吸进时舒服、呼吸出时舒服。但是,并不是一直只专注于呼吸入舒服、呼吸出舒服而忽略了工作,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以观呼吸来松弛,才不会觉得有压力。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也应该这样地学习和修行。佛陀让我们了解,世间的事情和问题会一直在内心生起,所以别让它影响或控制了我们的心,它的生起只是要让我们的智慧增长,是要让我们训练自己的心而已。无论到任何地方都是无法逃避世间的事情和问题的,这世间的法是要让我们提升自己,所以别害怕它!别害怕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或困难。我们不必害怕,而且要纠正自己害怕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培育和发展无量的慈悲心。希望各位能够以佛陀的教导来修行和纠正自己。佛历/公元年4月12日、5月13日及25日笔录值良法师翻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