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相爱相杀 [复制链接]

1#
作为本人的第一篇文章,这样的话题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比较沉重。但是,本人又不得不说。类比于生理健康中的绝症,心理上的绝症可能就是心理、精神疾病了吧!癌症会有期限的告诉你何时会撒手人寰,而它们就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一样,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爆炸,而受伤的人并不只有你自己,往往还有爱你的人。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研讨下这种医学上称为心理绝症的问题。后期会有专栏讲述和研讨。我们先看看它们的定义:心理疾病定义:心理疾病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从而破坏了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精神疾病定义: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看到定义后,我们就会发现它们还真是“相爱相杀”互相作用。抛开科学定义。先说说当我们日常生活中耳朵听到“心理疾病”和“精神病”这两个词的内心活动和想法吧。大家会在潜意识立马生成对应的关键词“心理不健康”和“不正常”以及“行为异常”。当下关于这两种疾病的研究都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为什么?因为,当下无论是治疗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都是“西医”的理论体系。而西医的理论体系,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原则。西方世界重视大脑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他们更相信精神疾病是对应大脑区域的错误“电信号”(想法),而忽略了内心的作用。说到这大家有些可能会反驳,心理疾病有学习《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再治疗啊,这就是关心人内心想法的治疗手段啊,而且最主要的是《心理学》也是西方世界提出来的。而上面的两种治疗理论的基础是“行为异常”,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可以运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很简单类比于“某杀*软件不会检查自己”,“同样的生物不能说明同样的生物”,因为都是当局者,尤其是自称正常的人去研究所谓“不正常的人”。习惯用大脑和数据得出科学的西方科学家,总是忽律了心灵的力量。此外,大家知道在治疗时,医生是将两者分开来治疗的吗?不知道吗?医院挂号的科室就好了。当两种疾病互相作用而让人“异常”时,只是单独治疗一方面、或者偏重一方面的治疗,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治疗。并且这两种疾病都离不开一个人类无法触及全部的器官——“大脑”。大脑的细胞是像树杈一样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同时这些树杈的密度和数量大到让人无法计算的数量,而这还仅仅是开发的那部分结果。所以,医生治疗这两种疾病,抛开晦涩难懂的术语就是,心理疾病:聊聊天疏导下,让其认识到内心想法的极端性,拉回到“平和点”,同时加些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疗在我国就普遍没有人权了,精神病院封闭式科室的治疗是见不得光的,在现实世界中。当一个人精神不正常时,就是大家所说的疯了,在医院里会利用“吃喝拉撒以及自由”来比这患者吃药。而药物的本质是一刀切地抑制脑神经的。所有,当你看到住院的患者时,他们都是目光呆滞的。用这种野蛮的方式治疗,精神疾病必定就是思想绝症。这是当下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两者被人们定义后就是矛盾的。定义是互相作用,但是治疗却是二者剥离。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其实是有简单的先后关系的。大家都会对患者说“别钻牛角尖,太极端了”,其实这两种疾病的本质就是“想法偏激(内心和思想)”。就是把我们学过的反义词加上“极端”的前缀。例如,“极端自私”和“极端无私”。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继而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私的心理,产生自私的想法,继而表现自私的言行。定义中还提到了“遗传”,其实这都只是一些身外人给事中人的片面定义。(这可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因为,当下时代是一切事物细分、精分的时代,都是片面的说白了。)作为当局者和局外者的我,可以说“遗传”不过是父母给了你个“爱思考”的小脑袋,后期的家庭因素、成长经历,会对你这个小脑瓜儿产生影响而已。不想有这种疾病就记住一点“守住本心”,做一个好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