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尿检评估抗精神病药治疗依从性最新推荐 [复制链接]

1#

在国内,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检测尚未充分普及;然而在国外,基于尿检评估抗精神病药治疗依从性已不是新鲜事。日前,相关专家工作组发布了最新共识,就何时及如何针对重性精神障碍(SMI)患者采用这一技术手段给出了建议,共识全文于上个月发表于PsychiatricServices。

主要研究者AmyN.Cohen博士指出:「有效的监测有助于改善临床评估及诊疗,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此外,患者对此类手段的接受度很高,而受访医生也认为,尿检评估治疗依从性的手段对临床很有帮助,同时也是与患者对话的一种新形式。」

然而,Cohen博士也指出,目前的专家共识仍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尚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共识简介

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极为重要,如何强调也不为过。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评估依从性本身即很困难。Velligan等针对项依从性评估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自我报告的治疗依从性非常不准确,而医生的主观评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倾向于严重高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专家组建议采用客观指标评估治疗依从性,如尿液监测。

事实上,针对非法物质的尿检已进行了很多年。年起,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检测非法物质的同时检测出特定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及其代谢产物的量,其数值与血药浓度范围高度相关,进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检测结果在数日内即可获得。此类手段在国外社区精神卫生项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仍缺乏相关共识。

通过使用RAND-UCLA共识法(RAND/UCLAAppropriatenessMethod),专家对46个预设临床场景或「适应证」的适宜程度、对患者的潜在影响及可行性进行了评估,采用1-9分制,其中1分表示极不适宜、几无影响、极不可行,9分表示极为适宜、高度可能影响临床、高度可行。

最终,共有15个场景的适宜度≥7.0,如下表:

(点击看大图)

(CohenAN,etal.)

目前,应用尿检的主要阻碍在于需要整合进入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流程相融合,以及人力有限。未来的研究需比较尿检与其他评估依从性的手段的相对效果。

文献索引:CohenAN,etal.ClinicalConsensusR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