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什么?精神分裂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患者很难区分出真实和想象,患者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严重者难以进行正常社交。医学上,疾病分类体系定义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障碍。该病常常发作在青年或者壮年时期,发作时,身体感觉、思维逻辑、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等方面产生障碍,但是既不昏迷,也不智障。现阶段研究显示其可能为遗传、大脑结构、妊娠问题以及后天生活的家庭、周围环境因素共同激发,但具体发病机制及病因并未完全明确,因而这种疾病难以治愈,不过,通过适当的治疗手段可以控制病情。该病病期多漫长,约一半的患者因为精神的残疾状态,给自身、家庭、周围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患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影响着超过万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在3.8‰~8.4‰。美国报道的这一数字高达13‰,年发病率报道约为0.22‰。我国研究数据显示,年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在6.55‰,而且15岁以上,城市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近10来我国区域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数据显示,年海南省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3.7‰。好发人群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在男性中开始发病的时间会更早一些。男性发病年龄高峰10~25岁,女性发病年龄高峰25~35岁。多项随访研究支持女性患者整体预后好于男性。在中国农村,我国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显示,男性患者的长期状况比女性差很多,各种原因死亡、自杀、无家可归、缺乏社会援助的比例更高。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类型?单纯型和偏执型单纯型的人起病慢,退缩、懒散行为突出,早期有点像“神经衰弱”,情感淡漠会特别明显。偏执型的人,常常以妄想为主,幻觉产出的内容荒谬离奇。儿童型和青春期型根据发病年龄,分出儿童型和青春期型,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和未来影响深远,因此,精神科医生对儿童、青少年做出这种诊断时,往往非常谨慎。残留型和未分化型根据症状出现与否、症状复杂性,分为残留型和未分化型。残留型的患者经历了精神分裂症发作,之后不再发作幻觉、行为障碍,但残余逃避样的情感障碍,或残留部分的认知障碍。未分化型的患者,症状不稳固,妄想症、懒散孤僻、行为障碍同时共存,又称混合型。首页反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