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士,和位精神病患者共同生活
医生:“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阿航:“一斤棉花重。”
医生:“为什么?”
阿航:“一斤棉花很大的嘛!当然重了。”
这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与一名新入院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对话,故事发医院第五病区,医生在通过对话判断患者的病情。
医院位于广州北部郊区,南邻白云山。白云山为九连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宽阔的丘陵山脉,把喧嚣的城市中心隔开。
清晨六点,阳光爬进第五病区走廊,起床早的病人在走廊来回闲逛或洗漱。
护士站有一部公用电话。晚饭后,阿彬手持公用电话念念有词,在他的意识里,他正在给院外好友打电话。但曾有建知道,这部电话只能接听却无法拨出。
曾有建记得,陈超刚进五病区,一旦有人和他讲话,就会用拳头捶打自己,咬自己的手指。护士们只好用约束带强制约束他。通过治疗和服药,让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
临床缓解,临床治愈
在第五病区,时间似乎失去意义,每天都是重复的开始、结束。他们也在这种周而复始当中,逐渐校准自己的习惯。几乎每个病人,都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入院日期。有的病人,甚至把名字和日期,画在病房墙上。
李建平说,精神科没有痊愈这个说法,而是临床缓解,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的标准包括:首先,患者的症状??要完全消失;其次,患者本人对自己的疾病,??对自己的异常行为,??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能够意识到行为异常是一种疾病的状态,??这是自制力恢复的问题。
医院居住了超过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医院又回不去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社会康复体系无法保证患者在院外得到有效管理。原本符合出院的标准,但是存在极多患者大概率会出现复发现象,所以患者不能出院,家属也不同意患者出院。
对疾病的无知让疾病本身充满了罪恶感与羞辱感,更让饱受病症折磨的精神病患成了被妖魔化的特殊群体。
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很危险”,其实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有效的识别和干预,一些极端案件发生后被媒体报道,形成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事实上,在所有的暴力犯罪案件中,精神病人肇事的发生概率远低于正常人。
许多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表现的症状是害怕出门、回避所有社交活动,而不是走上街头伤害别人。
病症与他人的偏见,为精神病患者们带来了双重伤害。所以即使有少部分幸运的患者在临床康复后离开了精神病院,却反而开始怀念在精神病院的生活。
那个傍晚站在护士站“打电话”的阿彬,出院前加了曾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