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不成熟,这个人像个孩子,那到底什么叫成熟,什么叫不成熟,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可以看到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认为一个人成熟或不成熟,最重要的两件事:自律性和真正的爱。搞明白了这两件事,你就距离人生的成熟更迈进了一步。
而我们生活中大量的人就宁愿在不成熟当中徘徊,宁愿在痛苦当中打转,就是不愿意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走上这条用自律和爱铸就的、通向心灵成熟的道路。
的确,我们生老病死,一大堆的苦难在等着我们。但是有很多人天然地就理想化地认为我不应该承受这样的苦难,所以当苦难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他会觉得,我好倒霉,我真糟糕,都怪他们,要不是他们我就怎么怎么样。
你看,他要么在不断地推卸责任,要么在不断地自怨自艾,这种方式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去面对苦难。而自律的定义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就是当一个人能够学会自律,能够学会主动地要求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距离成熟更近了。
自律有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作推迟满足感。
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能够被父母陪伴,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痛苦,他会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忍受的。而反过来,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遇到了错误,遇到了困难,他的父母总是用大喊大叫的方式,用家庭暴力的方式,试图把这件事情跟父母本身的责任区隔开的话,父母没有学会延迟满足感,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不会。
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浪费时间吗?浪费时间是什么意思?浪费时间的人就是认为我这个时间没什么价值,因为他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而这种价值感就是来自于父母小时候的爱和照顾。如果父母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延迟满足感,能够把爱和照顾这样的东西给孩子的话,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他才不会轻易地浪费时间,他才能够有能力去面对苦难,他也能够做到延迟满足感,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延迟满足的话,他甚至在长大以后出现了问题,他会假装没看到,他会等着这个问题自己过去,因为他觉得只要你不理它,慢慢地它就好了。想想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是这样的想法,有困难不去解决困难,我们就期待这个困难自行消失,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推迟满足感这件事情,不愿意去面对艰难的事。
第二个原则叫承担责任。
“这不是我的问题。”这句话熟悉吗?有特别多的人喜欢说这不是我的问题。
很多人在人生当中会得两种病,一种叫人格失调症,一种叫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的特点是,把一切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说我如果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我要是不怎么怎么样就好了。
但是相应的另外一方叫人格失调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就是包括我们现在在听书的这些人,和我自己在内,我们有时候也会把一些东西的责任推卸到外在,我们有时候也会过度内疚,都有轻微的人格失调症和神经官能症。但是只要你不过分,它就不算是病症。如果它已经严重到了伤害到了别人的话,或者伤害到自己的话,这就是一个严重的病症。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都会本能地逃避责罚。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种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把自己承受的痛苦看成是罪有应得,缺少关心的孩子会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等等,这都是我们童年所经历过的东西。父母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的,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拥有成千上万次教育孩子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你是勇于承担起父母的责任,还是推卸这个责任呢?
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地承担责任,既不把责任全部推卸到外部,也不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保持一个平衡。
第三个叫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是什么呢?大量的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这叫人生地图,每个人会给自己绘制一张人生地图,他认为人生就这样,他已经认定了,这个就叫作不忠于事实,他只忠于自己的幻想。
所以当一个人不能够忠于事实的时候,他陷入到自己的人生地图当中,你发现你很难跟他解释,你很难让他面对真正的世界,因为在他心目当中是完全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在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名词,叫作移情,就是人们会把对一个人的感情和经验移植在别人的身上,会认为别人也会这样。
所以所谓的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就是鼓励大家面对事实,把自己看到的真相、感受到的真实的感觉说出来的一个过程。所以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调试,有大量的人是天天生活在幻觉当中的,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人生地图当中,根本不去看一看别人的地图是什么样,也根本不去看看实际的生活当中到底事实是什么。
第四个自律的原则就是保持平衡。
什么叫保持平衡?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否则的话,如果你一味地承担责任,你变成神经官能症,如果你一味地拒绝责任,你变成了人格失调症。中庸之道又出来了,你发现了吗?就是各种各样的书讲到最后都会回归到中庸之道,所以你要保持一个平衡,就是我承担我该承担的责任,但是我不能够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我身上。
人生就是这样,你可以想想看,要不要刹车?你既要享受下坡的快感,同时你也要考虑一下,待会儿转弯的时候怎么办?所以你为了能够有一个安全的转弯,你就要能够学会捏一捏车闸,让自己慢下来。这就是追求平衡的过程。其实来自自律性。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你必须得能够学会放弃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包括接受心理治疗就是放弃,医生说接受心理治疗是接受啊,怎么是放弃了呢?你放弃了自己是一个正常人的想法,就是你只有放弃了我是正常的,我没病,我挺好的,很多人就坚决否认自己有病,你不放弃这个想法,你永远不可能接受到良好的治疗。
所以我们人的一生当中,就是在不断地放弃这么多的东西,然后才能够让我们逐渐地变得成熟。接受这些东西离我们而去,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这也是自律当中我们说保持平衡的时候,你所需要具备的心态。
所以,现在我们对自律有了了解,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再来,我们来探讨爱这个话题。
因为一个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才能够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否则你经常会看到很多人以爱的名义伤害、控制、占有对方。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要给爱作出一个定义,这实在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人写了那么多关于爱的书,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个很特别的定义我很喜欢,那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这里边的核心观点就是要看重心智成熟这件事。心智成熟是你和被爱的那个人之间的,两个人都需要达成心智成熟,这个才是真正的爱。那么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事情,我们先看一看哪些不是真正的爱。
一个人在人生当中做任何事都不成功,他的能力非常欠缺,为什么?因为他从小到大被母爱这样完全束缚着,他妈妈根本不去管孩子能否成熟,他妈妈根本不去管这样做对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有没有好处,唯一的就是你别出事,我必须盯着你。她是为自己在做这样的事情,她不是为对方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占有、依赖,这都不是爱的表现。
如果这个东西发展到极致,就是变得很严重的话,就会变成一种疾病,叫作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这个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被看到,这种人其实特别多,他必须得依赖某一个外在的东西,他才能够觉得自己是存在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人,他就死死地抱住这个人的大腿,然后缠着他,就是不离开他。需要有一个人作为对象,他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么这些人就可能会沉溺在酒精和毒品当中。
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什么呢?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后者是把情感与兴趣灌注在对外的对象上,将其当做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贯注和真正的爱虽然容易混淆,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但是依然有显著的区别。
真正的爱是什么?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唯有真正的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有效方式。真正的爱是自主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那么爱的表现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够把爱真的表现出来?
第一个表现是倾听,就是我们真的能够拿出时间来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说话。
第二个表现你要知道,当你接受爱的时候,你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
如果两个人希望一直走下去,两个心灵都要不断地成长,自我的界限要不断地融合,不断地扩展,那就必然会面临大量的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自律性,拿出我们的延迟满足感的这种能力去维护爱。所以你知道爱和前面的自律性有多么大的联系了吗?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自律性的话,你连真正的爱做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