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格解体这算不上是一种新的疾病
TUhjnbcbe - 2023/3/26 20:46:00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原著《feelingunreal》

译者:金尚

人格解体,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传统上,它被认为是大脑在应对压倒性冲击/压力,或无法忍受的生活情境(如法西斯集中营)时的身心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粹的生存,心灵将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但奇怪的是,人格解体可能会自发出现,没有任何明显的诱因。尽管理论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但发病的可能原因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得到深入研究。

有些人可以准确地回忆出症状是如何、何时开始的,以及它是否与某个特定事件有关。对有些人来说,这种症状可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以至于他们只知道这些。在这种情况下,人格解体会成为一个安全的树洞,在那里他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但代价会很高:他们变成了罗恩和其他人所说的“活死人”。

“去个性化”这个词本身,在诊断的意义上,指的是两类感觉和全面的精神症状。卢多维克·杜加斯是一位心理学家兼哲学家,他经常发表有关记忆和似曾相识类的文章。我印象最深是他在19世纪90年代首次使用了“去个性化”这个词。然而,杜加斯第一次看到“去个性化”这个词是在那个时代的通俗文学作品中:《银时报》,亨利·弗雷德里克·阿米尔著。这本日记是一位自省的无名教授的长篇日记,是在他死后出版的。其中一个特别的词条帮助定义了“去人格化”的本质:

“现在我发现自己看待存在的方式就像在坟墓之外,来自另一个世界。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是陌生的。可以说,脱离了我自己的身体和个性,我失去了个性,脱离了尘世,被割断了联系。这是疯狂吗?”

其他更著名的人后来认识到去人格化和去现实感是非常具体的人类经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年的雅典之旅中参观雅典卫城时,生动地经历了现实感的丧失。大约30年后,他在给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所以这一切确实存在,就像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一样!”弗洛伊德在书中解释说,那天他被一种“短暂的非现实感”击中了。尽管他多年来一直读到有关这一精神症状的报道,也知道它确实存在,但出于某种原因,亲眼见到真实的感觉还是让他感到难以承受。弗洛伊德意识到它的真实存在,但奇怪的是,他发现很难感知它是真实存在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著名的心理学家要么在书中提到人格解体,要么就这个问题发表长篇论文。年,一本名为《现代临床精神病学》的医学教材首次将人格解体纳入其中。几年之后进行修订时,他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见地的描述:

人格解体是一种普遍而痛苦的疏离感,有时被称为人格解体综合征,可被定义为一种情感障碍,在这种障碍中,不真实的感觉和对自己身份的丧失,以及对自己身体的认同和控制感是主要症状。不真实的感觉有两方面:一个是人格改变的感觉,另一个是外部世界的不真感。病人感到他不再是自己,但他不觉得变成了另一个人。因此,这种情况并不是所谓的人格转换。经历失去了情感,可能会被一种可怕的感觉所笼罩:陌生感而不真实。发病可能是剧烈的情绪冲击后急性发作,也可能是长期的身体或情绪压力后逐渐发作。这在聪明、敏感、多情、内向和富有想象力的人身上更常见。病人可能会说他的感觉“冻结了”,他的感觉很奇怪;他的思想和行为似乎是机械地进行着,就好像他是一台机器或自动机。人和物体看起来不真实,遥远,缺乏正常的颜色和形象。病人可能会说,他感觉好像在恍惚或梦境中四处走动。由于不真实感和陌生感,他显得困惑不解。他难以集中注意力,可能会抱怨自己的大脑“停机了”。

为了完全准确地描述今天所知道的,描述应该就此停止。但是,与关于人格解体的旧理论一致,教材假设人格解体不是除了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状态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更常见于女性和青春期,并推荐电休克疗法作为有效的治疗形式。

现在人们认为,在生命的许多阶段,这种情况在两性中的发生率大致相同。慢性人格解体现在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自身的病名,而不是继发于抑郁、强迫症或其它精神病状态的症状。

与早期的研究者不同,今天的精神病学领域已经开发了一套参考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并定期修订保持与时俱进。这些修订列出了根据最近收集的证据,对几乎所有已知精神疾病做出准确诊断的最新标准。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DSM版本中,在精神疾病的范畴内,对解离症状的描述中提到人格解体。直到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才对这种疾病提供了很少的正式描述。但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最新版的DSM-IV。人格解体障碍现在被列为解离障碍,其部分内容如下:

人格解体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或反复发生的人格解离,其特征是一种与自我分离或疏离的感觉。(标准A)个体可能会觉得自己像一台机器,好像生活在梦中或电影中。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身体的一部分作为了自我的外部观察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感觉僵化、情感反应缺乏,以及对包括言语在内的行为缺乏控制的感觉。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个体保持完整的自知力(例如,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感觉,他或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机器人)(标准B)。人格解体是一种常见的经历,只有当症状严重到足以引起明显的痛苦或功能障碍时,才应作出诊断。(标准C)。

与自己的分离或疏远,加上对这种解离的自我感觉,是人格解体的本质,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了大量记录在案的案例。然而DSM指出,人们可能难以描述他们的症状,可能害怕他们的经历会被人们认为是“疯子”。

此外,DSM-IV还确认了人格解体障碍的其他可能表现:

失去现实感,或体验外部世界的陌生或不真实,

宏观视觉或微观视觉,是物体大小或形状的不可思议的变化,

一种其他人难以理解的,不熟悉或机械的感觉。

人格解体障碍的其他常见同步症状包括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强迫性思维、躯体障碍和时间感觉的紊乱。在某些情况下,作为人格解体症状之一的情感丧失,可能高度相似于重度抑郁症,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其实是共病。人格解体和现实感丧失是恐慌症发作的常见症状,但如果人格解体和现实感丧失只发生在恐慌症发作期间,则不应诊断为人格解体障碍。

医生们使用的另一种主要诊断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列出了人格解体,但有趣的是,将这种情况归入“精神和行为障碍:其他神经紊乱”的类别,而不是解离障碍,而后者是单独治疗的。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格解体到底类属于什么”的持续争论。

哪一个类属才适合人格解体?

DSM-IV和ICD-10对人格解体的描述略有不同,但它们基本上提供了相同的诊断标准。

DSM-IV也承认,在他们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大约一半的成年人会经历一次短暂的人格解体,通常是由严重的压力引起的。近三分之一面临生命危险的个体和近10%因精神障碍住院的患者会出现短暂的人格解体经历。

短暂的人格解体,持续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在非常状态中很容易发生,这些人处于睡眠剥夺、感官剥夺、在未知的地方旅行,或大麻或致幻剂急性中*的极端条件下。人格解体的高发生率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学生群体中短暂发生。有些是发生在已经暴露在危及生命危险的人当中,并且已经达到了解离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它经常发生在极端的创伤后,以至于西方世界的专家们,可以预测人们在创伤事件之后很长时间内的表现如何。

如上所述,许多人都有短暂的人格解体,尤其是在经历了巨大的情感冲击、使用某些药物或一段时间的巨大压力之后。人格解体被发现在50-70%的人群中发生,至少是短暂的。研究表明,大约1-3%的普通人群可能患有慢性人格解体障碍。通常,最初的人格解体会神秘地消失,但有时会变得更加慢性,显得神秘莫测。

人格解体可能会使人们认为当事人疯了。当他们在服用违禁药物后出现这种症状时,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大脑受到了损伤。他们不再以熟悉的感觉或周围的环境为基础,感觉好像对现实失去了控制。但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不同,他们根本不会发疯。他们突然过度地意识到现实和存在,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是对真实自我“正常”感觉的扭曲。

人格解体,实际上,类似于一种改变了的自我意识,在某些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灵性成长。这在DSM-IV中有所涉及。但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这种不正常的没有“自我”的感觉是一种他们想要摆脱的状态。(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对这种心态的哲学解释。)

原著《feelingunreal》

译者:金尚

金尚,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高校心理教师,代际创伤五阶段疗法创始人,虚拟爱之疗法提出者和倡导者。

已出版心理学专著《走出原生家庭代际创伤》(海外版)、《永远成长的苹果树》《滚蛋吧抑郁君》,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年入选全国首部《中国心理工作者人才库》。

国内版《重启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阴影》即将上市。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格解体这算不上是一种新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