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句全国通用的骂人口头禅,真的不好笑
TUhjnbcbe - 2023/4/6 20:56: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csjkc.com/m/

「来源:|东七门ID:dongqimen」

前不久,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宛平南路号”,火了。

先是在中秋推出了“精神饼”,成功出圈,一夜走红;

紧接着,为了消除大众对于精神医学的恐惧——

他们开设了大陆第一场属于本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原生艺术画展:

“号画廊”。

图源:看看新闻

实际上,精神病院以及咨询精神科这一行为,在我们的社会里依旧是不祥的,非正常的,被异化的。

“宛平南路号”的一系列操作,让“精神病院”这一莫名带有神秘、暗黑色彩的场所,现身接了接地气;

也让“精神疾病患者”这一常年隐身的弱势边缘群体,终于有机会正面积极地露一次脸……

然而,我们对于“精神病”的污名化,早该停下了。

用画笔与爱,敲开“疯狂的心”

看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号画廊”时,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一部巴西传记片——

《尼斯·疯狂的心》。

本片的原型,是精神疾病医学史上的一位传奇医生,尼斯。

在那个时代的巴西,医学界仍使用电击疗法(类似杨永信)、甚至脑叶切除术(用冰锥切除一部分脑叶,使患者成为行尸走肉)这种极残忍的、非人道的治疗方式对待重度精神疾病患者。

尼斯医生则运用画笔,小狗与“爱”拯救了一批患者,开启了一场精神医学“革命”。

“号画廊”的出现,以及画廊里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作品,令我不可避免地回忆起了片中的剧情:

尼斯医生给每一个患者画笔与纸,带着TA们出门写生,让TA们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阳光泼洒在树林里,患者们在漏下的光晕里四处悠荡,静静地仰望着许久未见的空旷蓝天。

医院后,TA们画出的画作里尽是温暖——是阳光,树林与希望。

通过艺术与爱,尼斯医生让人重新成为了人。

豆瓣网友评价《尼斯·疯狂的心》

现实生活中,尼斯医生的工作室逐渐演变成了里约热内卢的“无意识意向美术馆”。

如今,依旧是世界上收藏“精神疾病患者”原生艺术作品最多的美术馆。

我们对于“精神病”的恐惧态度,深藏在生活的最底层。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病”自始至终都被赋予了贬否意义,是一个用以形容“疯癫”、“神经质”的戏谑词语。

这种用法的背后,是源于无知的歧视。

我们从未像尼斯医生这样,真诚地面对、接触过他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每个小孩一定都知道自己城市的“精神病院”在哪条街道。

本医院,总会莫名成为小孩子口中习以为常的骂人口头禅:

“你是从XXX出来的吧?”、“我看该把你送到XXX!”、“XXX才是你的老家”……

跟那些明明散落各地却惊人一致的童年绕口令一样,这个恶劣习惯同样也莫名地席卷了所有城市。

因此,为了让患者们不被当作洪水猛兽;

为了让精神卫生疾病受到当代人的重视;

也为了让“医院”重新穿上值得大众尊敬的医学外衣,从大众日常的调侃与恐惧中摆脱而出……

这些年,每个城市的“宛平南路号”们,精神科的每个“尼斯医生”们都煞费苦心。

“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一万种活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尼斯医生

语言的使用习惯,是环境塑成的。

在我们尚是无知的孩童时,如此轻蔑的使用方式还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罪”。

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回想起这样的过去,在再次使用“精神病”、“神经病”或“疯子”等词汇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感到怀疑,犹豫,以至“不适”时——

这件事,或许就该彻底改变了。

人文的彼岸,在不远的前方

被污名化的,从来不只是“精神疾病”中的精神分裂症。

狂躁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甚至焦虑症,强迫症……这些,都处于“精神疾病”的大行列之中。

然而,由于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轻视,恐惧甚至歧视;

这些精神病症(尤其是焦虑症)随着社会发展愈演愈烈,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同等级的重视。

精神病、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依旧如洪水猛兽,不可触碰。

今年年中,我看了一部有关“精神疾病”的音乐剧:

《近乎正常》。

故事描绘了一名失去了大儿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以及整个家庭由此做出的选择,发生的改变。

这部戏的英文原版获誉无数,且在引进中国3年后迎来了一次复排(热门作品的二次演出)。

在惯于压抑欲望、污名化心理问题、“家丑不扬”的东亚文化背景下,这样一个如此着重于“精神疾病”困扰的故事,让我们感到一股陌生的震撼。

即使这部戏已不是第一次走入国门,我们对于接受这个故事仍有着不等量的距离感、跳脱感甚至不解。

对“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差异所带来的隔阂,横亘在剧作与观众之间。

但仔细想来,戏中故事本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藏在海面之下,等待被照亮的那一天。

令人开心的是,我们迎来了《近乎正常》的中文版复排,也终于迎来了属于我们的“号画廊”。

一切,都正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观看《近乎正常》时的真实感受。

在剧目后半,幕布与灯光搭起了一片星空。演员们在星空前歌舞。

坐在台下的人,是未来的每个夜晚里的星星,也是演员背后那片光芒的源头。

仿佛“明天”就在舞台的下方。

终幕的灯光像一轮明月,像最后的一颗星辰,也像为即将到来的、充满关怀与互助的理想未来,亮起的第一盏灯火。

台下的观众们,抬头看向那光彩。

这一刻,我们距离闪耀着人文之光的彼方,似乎也没那么远。

对于“精神疾病”污名化,你有什么看法?

来评论区和我们讨论一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句全国通用的骂人口头禅,真的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