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
“我的孩子在电脑屏幕上留下了一封遗书,说自己不想活了,太痛苦了!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这是“清华幸福公益常态化热线”的接线师禹宝琴接听到的一个咨询电话。电话那头的咨询者显得非常着急。
暑假期间,这条免费服务的心理咨询电话变成了热线,很多家长和学生拨打过这条热线。
禹宝琴在工作中
禹宝琴说,拨打电话的孩子爸爸告诉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原来排名比较靠前,上初三时由于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导致成绩下降,妈妈在家总是批评孩子“努力不到位”。孩子升学压力比较大,于是产生了轻生念头。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披露:清华大学心理系、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开通“清华幸福公益常态化”热线--,于年6月20日10:00点正式开通。通过这条热线,很多人再次回归了“幸福”。截至年8月20日24:00,在热线开通的天中,热线工作共小时,热线电话拨打总数共计个,总计通话时长为.7小时。
“接热线的过程,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每次我值班,接完最后一个电话的时候,我都会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觉度过了有意义的2小时。”禹宝琴说。
“目前,精神障碍的人群逐年增多,社会上心理行为异常的人很常见。此外,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导致有心理问题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疏解,从而引发不少社会问题。”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说。
新冠疫情发生后,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从名志愿者中选出名心理咨询师为疫情期间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公众服务。面对医护群体,当时还特别开通了相关心理热线,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随着武汉新冠疫情战役取得胜利,面对疫情而开放的心理援助热线完成了当时的任务,我们就商量如何把这条热线留住,面对更多公众,不让它落幕,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条常态化热线。它目前还有青少年专线。今年7月,郑州强降雨过后临时开放了24小时心理援助专线。”倪子君介绍说,“我们把这条热线定位为社会心理服务热线。”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司法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年试点地区80%的村(社区)将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试点地区所有高等院校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建立心理辅导室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并配备专兼职教师。%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服务,对发生家庭变故或其他重点问题的员工开展一对一心理干预。
“社会心理反映的一个社会的整体心理状况,包括社会情绪、社会信念和社会的共识。社会心理服务就是要疏导各种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希望引领社会的价值理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条热线的设立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上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从事热线服务的老师都经过专业训练,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清华大学心理学专家督导组的督导。”
清华幸福公益常态化热线接线师张女士说,在她接听的电话中,有的涉及领导关系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有的在情感方面遇到困惑,还有的是涉及个人隐私的。
在假期的青少年热线当中,除了父母打来电话,还有孩子打来电话,抱怨父母管控自己玩电子产品,造成很多矛盾。“有一位咨询者,打来电话,说了十分钟,一直在哭,心态难以平静。”张女士说,对于这样的情况,督导组都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