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美国精神病人一场悲剧金钱至上物欲横
TUhjnbcbe - 2024/7/6 17:47:00

《美国精神病人》改编自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彼时美国正处于里根总统治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物欲横流。

主角Bateman在华尔街工作,是社会上层的精英人士,每日出入于写字楼、餐厅、酒吧和住所,生活奢靡且虚荣攀比,但这些都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只有杀戮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本片风格黑暗、血腥、暴力,同时也充满了对20世纪80年代社会和时代物欲横流、虚荣攀比的辛辣讽刺。

《美国精神病人》年上映,由玛丽·哈伦导演,克里斯蒂安·贝尔、贾斯汀·塞洛克斯主演,类型为惊悚、犯罪,豆瓣评分7.8。

“物质主义”把人逼成了精神病

很多网站的介绍都会把主角Bateman定义为一名患有“双重性格”的精神病患者,这不同于“多重人格”,Bateman明确的知道自己有两种不同的性格,一种能够正常的为人处世,另一种渴望杀戮和嗜血,他努力的克制后一种性格,却无能为力,接连杀死无辜的人。

不同于《拳击俱乐部》里的杰克和泰勒两个人格、《致命ID》里的十一个人格,多重人格之间轮流掌控身体,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也不会记住其他人格做的事情,而Bateman清楚地记得自己做过的每件事。

双重性格: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双重人格: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失常现象。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患有精神病的Bateman疯狂的实施着自己血腥变态的杀人行动,无辜的人惨遭毒手,精神病是杀人的起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社会,是“物质主义”将Bateman逼成了“精神病”。

高档餐厅的名字贯彻影片始终,能够预定到一家名叫Dorsia的餐厅是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事情;华伦天奴西服、OliverPeoples眼镜是华尔街青年的标配,甚至发型也出自同一家“知名”理发店;位置更佳的住处、品味更好的名片,价格更高的酒水,甚至皮肤、身材睡袋、矿泉水都是能够拿来攀比的因素。

这是影片始终在描绘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充满了物质和攀比,这也给观众当头一棒:“有钱还可以这么花?”。在这样的氛围里,为了获得朋友们的肯定,Bateman做着程序繁琐近乎苛刻的洗护,保持完美的身材、对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精雕细琢,也按着攀比的“规则”装扮、配置自己,但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没能从物质方面获得肯定,只能从杀戮中得到满足。

包括杀戮,Bateman为了能够在物质攀比中获得胜利,做了很多变态的行为,这是影片的故事,但也是现实。“校园贷”“裸贷”“卖肾”“卖卵”之类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可能是为了一部iPhone、可能是为了化妆品,为了一时的虚荣和攀比,搭上尊严、搭上健康、甚至是生命。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都是一样的变态行为。

我们会责备这些年轻人心智不全、虚荣攀比,但大的社会环境是所有人一起创造的,每个人都为追求物质的环境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一味责备的同时也要去反思自己。

支付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物品和服务这本没有错,毫无疑问消费为我们带来了满足、欣喜等正面的情绪,但过度追求物质所带来的愉悦、沉迷于虚荣攀比是不正确的行为,物质应当被人掌控,而不是物质掌控人。

“光鲜亮丽”的名片比本人更重要

Bateman身边的朋友太多了,甚至他自己都叫不对名字,自己也经常被叫错名字,“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在高档餐厅订到位子,重要的是你可以在社交场合撑下场面。这就是Bateman朋友的意义,也是他对于朋友的意义。

Bateman和几位朋友先后展示着自己新定制印刷的名片,更新更好的背景、字体、颜色让众人发出一阵阵感叹,最好的名片象征着主人最好的品味,名片上印着的名字不重要,名片的主人不重要,更好的名片才是最重要的。Luis制作了一张新名片,令众人瞠目结舌,甚至让Bateman感受到是不安和愤怒,他想要杀掉Luis。

名片比Luis更重要,物质虚荣比个体本身更重要,这是Bateman、他的朋友们、影片始终在表达的理念。

“影片中Bateman是否真的进行了杀戮,还是自己的臆想?”一直争论不休,影片最后也没有给出最终定论,这也正是影片表达的,“在物质虚荣的世界,如他们的名字一样,没有一个人值得被记住。”去讨论Bateman到底有没有杀过人意义不大。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行为,通过穿着、外在、背包、化妆品、手机等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去决定这个人是否值得去交往,去简单的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是高富帅,或者是穷屌丝,给人标上价码,而不去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Bateman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或者真正的他是什么样的,剧中没有一个人去了解或者愿意倾听,即使是他的未婚妻。每次进行杀戮行为的同时,他都会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将每一首歌曲的故事娓娓道来,没有人会在意他说了什么,甚至会疑惑他的喋喋不休,在一个密闭的空间,Bateman抓住最后的时间,向受害者诉说着他的内心世界——他钟爱的音乐。

“三观契合、精神共鸣”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择偶观,能够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是一件幸福的事。当你诉说自己最爱的音乐作品,从创造灵感聊到表达情感,希望得到的是同样的肯定或者不同的看法,而不是冷漠、应付和敷衍。比起物质,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认可更为重要。

物质可以用金钱购置,形象可以依靠外部力量改造,但内心世界往往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能够来到这里的人不多,但得到认可尤为重要。

小说对社会现象、城市生活的描述极其黑暗,也使得作者和作品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保守抨击,但随着“物质”时代的过去,待影片于年上映,人们也改变了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除去精彩的剧情,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一面是物质虚荣社会精英,一面变态残忍的杀人犯,都完美地呈现出来,他的表演也成就了这个影片。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对“物质主义“社会生活极具讽刺意义的影片。

影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是

哇噻电影,看影视,品生活。

写作不易,喜欢的朋友辛苦点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精神病人一场悲剧金钱至上物欲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