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理论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章心理咨询师(三级)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其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错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3、自我知觉: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状况的知觉。
4、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应。
5、激情:是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等。
6、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7、自制性:是指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绪。
8、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如衣食住行和日常用品的需要。
9、精神需要:是指个体对精神文化对象的需要。
10、直接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
1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2、预期社会化:主要实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
13、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较快的转变、适应过程。
14、光环效应:是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一些品质一旦有了某种倾向性的印象,就会用这种倾向性印象评价该对象的其余品质。
1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信息在形成被认知的社会对象中起决定作用的效应。
16、情商:是指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
17、智商:指的是人智力水平的高低。
18、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指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9、强迫性神经症:是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20、洁癖:是一种对不洁环境和不洁物感到恐惧的强迫症。
21、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22、恋物癖:是以异性的物品来引起性兴奋并满足性欲的性变态。
23、手淫:是通过任何非性交刺激而达到性高潮的行为。
24、情感危机:是恋爱挫折中的最严重的不良的心里反应。
25、反移情:是措施治者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求治者在治疗中的某些行为表现。
26、个别心理治疗:是指心理治疗人员与求助者个别进行谈话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
27、厌恶疗法:是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像,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从动态来看是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理智感主要包括惊奇感、坚信感和怀疑感。
4、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5、生理性需要是个体为维持其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态度所具有的内在结构的心理活动体系,是指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成分而组成的。
8、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9、社会环境、客观条件、个人素质三者实际上锁定了个人的期望值。
10、心理应激过程可以分为4个部分:输入、中介、反应和结果。
1、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2、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气质和性格。
4、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5、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
6、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
7、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爱情。
8、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
9、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被称为人际互动。
10、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
1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C)。
(A)巴甫洛夫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D)工具条件反射
2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C)。
(A)记忆、保持、遗忘(B)再认、回忆、遗忘
(C)认识、保持、回忆和再认(D)保持、记忆、遗忘
3和意志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C)。
(A)受暗示性(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D)任性和怯懦
4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
(A)认知(B)注意
(C)意志(D)想象
5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B)的过程。
(A)生理健康的人(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D)成年人
6良好人际关系原则不包括(C)。
(A)交换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D)相互原则
7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C)距离。
(A)公众(B)社交
(C)个人(D)亲密
8婚姻的主要动机不包括(D)。
(A)经济(B)繁衍
(C)爱情(D)学习
9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C)个阶段。
(A)2(B)3
(C)4(D)5
10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C)。
(A)兴趣(B)微笑
(C)依恋(D)哭泣
11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C)。
(A)反常现象(B)错误现象
(C)正常现象(D)偶然现象
12无对象性的知觉是(A)。
(A)幻觉(B)错觉
(C)妄想(D)谵妄
13(D)是对自我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
(A)自我提升(B)自我贬抑
(C)自我接纳(D)自我排斥
14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C)。
(A)态度(B)情绪(C)兴趣(D)爱好
2、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BCD)。
(A)动物的心理现象(B)儿童的心里现象
(C)正常人的心里现象(D)精神病人的心里现象
2心理现象包括(ABCD)。
(A)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B)需要和动机
(C)能力(D)气质和性格
3条件反射在(ABCD)的调节下会被抑制。
(A)外抑制(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
4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包括(ABCD)。
(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
5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ABCD)。
(A)倾向性(B)广阔性(C)效能(D)持久性
6意志的品质有(ABCD)。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7情绪、情感和认识活动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BCD)上。
(A)反映的内容(B)反映的形式
(C)是否有外在表现(D)是否有生理变化
8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能力包括(ABD)。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
(C)创造能力(D)社会交往能力
9在社会学习伦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ABD)。
(A)联想(B强化(C)暗示(D)模仿
10社会化额载体包括(ABCD)
(A)学校(B)参照群体
(C)家庭(D)大众传播媒体
11道德社会化包括(ABCD)等方面。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D)道德判断
12社会知觉包括(ABC)。
(A)行为原因(B)人际知觉
(C)自我知觉(D)环境知觉
13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ABD)。
(A)直接性(B)情感性
(C)功利性(D)个体性
14婚姻的动机包括(ABD)。
(A)经济(B)繁衍
(C)承诺(D)爱情
15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有(ABD)。
(A)新颖性(B)神奇性
(C)现实性(D)超越性
四、问答题
1.问:什么是动机?
答: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一个人发动、维持或抑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需要和诱因。需要是动机的内部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被认为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
2.问:什么是性格?
答: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果断或优柔寡断等等都被认为是性格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3、问:什么是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采取语言、表情、行为和创设情景影响求助者,以改变其认识、情绪和行为,缓解和消除心理障碍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
4、问:什么是策略性家庭治疗模式?
答:策略性家庭治疗模式是对家庭问题的本质进行性的了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更改认知上的基本问题,以求有层次地解决家庭问题。
5、问:什么式分析性家庭治疗模式?
答:分析性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心理分析来了解家庭各成员的深层心理与行为动机及亲子关系的发展,了解且改善家庭成员情感上的表达、满足与欲望的处理,促进家人的心理成长。
五、论述题
1.论述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需要的起源或性质,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内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理学需要为基础,是与生俱来的动机。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动机,如劳动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等。
2.论述神经症的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就是帮助病人矫正扭曲的认知,改变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达到治疗病人,使病人改善或消除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适用于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
3.论述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扬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相应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发作症状较轻者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
4.论述心理治疗的类型
心理治疗的种类及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治疗实施要点,可分为分析型心理治疗、认知型心理治疗、支持型心理治疗、行为型心理治疗、人际关系型心理治疗等诸多种类。按照心理治疗进行的方式,又可分为个人心里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集体治疗等。按进行的时间长短,则可分为长期心理治疗、短期和限期心理治疗等。
5.论述生物反馈疗法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重新返回到本系统,对本系统功能起增减作用的现象。生物反馈疗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意调节自身驱动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第一章心理咨询师(二级)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条件反射: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不固定(暂时的)、灵活变化的、较为复杂的反射。
2.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5.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6.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意志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一个人一定要做些什么的意愿。
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9.近景性动机:是指与目前能直接感受到的具体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10.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11.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性格特点及其独特的行为表现。
12.早期社会化:是指发生在童年时期的基本的社会化。
13.心理发展:则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14.人格心理学:就是在心理科学的框架内探讨理解人的行为,阐明人的本性的心理学分支。
15.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16.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17.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18.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引发的大脑功能和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
19.异装癖:是指通过穿着异性服装而求得性兴奋、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现象。
20.窥阴症:指反复出现暗中窥视异性下身、裸体和性活动行为,以达到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可伴有手淫,几乎只见于男性。
21.恋爱:是指男女之间在婚前一个阶段所进行的一种内心感情交融的过程,是男女之间相互了解、认识的一种活动。
22.反塑造:是指求治者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影响施治者。
23.满灌疗法: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疗法。
24.放松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疗法。
25.正强化技术:是一种采用奖励的办法,训练和建立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
26.消退技术:是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
27.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28.疏导疗法:是对患者受阻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9.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患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30.婚姻疗法:是指一对夫妻就他们的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焦点而进行的治疗方法。
二、填空题
1.物体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知觉。
2.高级社会情感是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作出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4.个性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
5.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7.积极心理包括积极心态、积极人格、积极体验和对情绪情感的良好控制。
8.心理应激引起的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三个方面。
9.在众多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几大流派。
10.放松调节情绪有多种方法,如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
11.压力是由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12.压力的形式过程分觉察、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临床相三个阶段。
13.一般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14.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15.生理需要又叫自然需要和生物需要。
16.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
17.原发性妄想的形式包括妄想知觉和妄想心境。
18.测量的元素包括事物、数字和法则。
19.个体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他的需要、动机和人格。
20.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2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22.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三、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
1.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B)。
(A)幼儿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更年期
2.健康心理学(B)。
(A)已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B)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开始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
(C)有清楚界定的内涵与外延
(D)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
3.因社会交际不良而形成的压力源属于(B)。
(A)生物性压力源(B)社会性压力源
(C)精神性压力源(D)混合型压力源
4.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C)。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制定咨询方案的依据是(D)。
(A)求助者的义务(B)咨询师的权利
(C)咨询场所的需求(D)求助者的问题
6.人类“性”的主要特征包括(A)。
(A)性的特殊性(B)功能多样性
(C)选择性、排他性(D)文化一社会制约性
7.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C)的特点。
(A)直观性(B)形象性
(C)间接性(D)概括性
8.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B)。
(A)技能学习(B)原型启发
(C)灵感(D)顿悟
9.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C)。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
10.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B)。
(A)需要(B)动机(C)意志(D)情绪
11.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A)、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
(C)深灰情感(D)社会意识
12.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A)的知觉。
(A)自己(B)社会
(C)自然(D)环境
13.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B)。
(A)30-50岁(B)40-60岁
(C)50-70岁(D)60-80岁
14.女性的更年期的年龄大约在(B)岁左右。
(A)30-40(B)45-55
(C)60-65(D)65-70
15.(C)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
(A)冲动型(B)焦虑型
(C)强迫型(D)表演型
16.和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D)。
(A)受暗示性(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D)任性和怯懦
17.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B)。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兴趣和爱好(D)生理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18.社会感染的特点不包括(A)。
(A)全面性(B)双向性
(C)接受的速度性(D)爆发性
2、多项选择题
1.人格包括一个人的(BC)。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绪和情感
2.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BCD)。
(A)心理(B)思维(C)意识(D)精神
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B)。
(A)吃东西流口水(B)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
(C)看见酸梅就流口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由身体外部来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叫外部感觉,它包括(ABD)。
(A)视觉和听觉(B)嗅觉和味觉
(C)运动觉和平衡觉(D)皮肤感觉
5.系列位置效应包括(AD)。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开头效应和末尾效应
(C)首位效应和末位效应(D)首位效应和新近效应
6.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的有(ABCD)。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7.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ABC)的差异上。
(A)能力发展水平(B)能力类型
(C)能力发展早晚(D)受教育程度
8.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认知者的(ABCD)。
(A)情绪(B)兴趣
(C)动机(D)经验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包括(ABCD)。
(A)描述(B)解释
(C)预测(D)控制
10.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有(ABC)。
(A)家庭教育(B)认知和策略
(C)榜样的作用(D)自我中心现象
11.情绪低落的表现包括(ABD)。
(A)自我评价过低(B)自信心不足
(C)内心体验缺乏(D)愉快感缺失
12.睡眠障碍包括(ABCD)等类型。
(A)失眠症(B)嗜睡症
(C)睡行症(D)梦魇
13.“强迫动作”包括(BC)。
(A)强迫型意向(B)强迫检查
(C)强迫性洗涤(D)强迫性穷思竭虑
14.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强度的因素包括(ABD)。
(A)认识水平(B)生活经验
(C)性格特征(D)事件性质
15.心理测验命题的一般原则可以从(ABCD)等方面来考虑。
(A)内容(B)文字
(C)理解(D)社会敏感性
16.抑郁发作的特点是(AC)。
(A)情绪低落(B)意识混乱
(C)动作减少(D)感觉过敏
17.按测验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将测验分为(ABC)。
(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D)投射测验
18.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AB)。
(A)适应环境(B)有幸福感
(C)追求第一(D)受到赞扬
四、问答题
1.问: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答:发散性思维亦称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2.问:什么是能力?
答: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着,掌握活动的速度和成果的质量被认为是能力的两种标志。
3.问:什么是精神病?
答: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4.问:什么是行为性家庭治疗模式?
答:行为性家庭治疗模式是在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上,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与进度,充分运用学习的原则,给予适当的嘉奖惩罚,促进家庭行为的改善。
5.问:什么是自由联想法?
答:自由联想法是由心理咨询师诱使患者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怎样零乱无序、是否合逻辑和羞于启口,都要引导其讲出来,以便从患者所陈述词句、时间和想象中,推论其内在的联系,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
6.问:摆脱身体亚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答:1.要重视健康的养护;2要建立科学的慢生活方式;3要劳逸结合4要注意提高睡眠质量;5要注意饮食和营养。
7.问: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答: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即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论述题
1.论述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以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表象基本上是重现过去所感知的事物的形象,而想象过程中,表象得到了积极的在加工、在组合,加入到新的联系之中,构成新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不同于被感知时的情形,甚至会被改变得面目全非。
2.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指人们所掌握的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经验,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们表现了一个人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活动的心理条件,包括顺利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条件。
3.论述神经的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指导、劝解、疏导、鼓励、安慰,以至一定的保证,让病人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树立起战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进而从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下解脱出来,恢复心理的平衡,甚至最终治愈各种症状,这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4.论述挫折产生的主观原因
挫折产生的主观原因是指个体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个人的智力、能力、容貌、身体及健康状况与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所带来的限制,导致不能胜任某种工作或某种动机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挫折。个体的需求、动机、性格等心理特征也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产生挫折;而心理承受力差,抗挫折的能力低,是挫折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5.论述夫妻间差异的适应和互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要正视夫妻在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彼此主动适应与协调。夫妻间差异的互补不是消极的迁就和忍让,而是在个体差异上的一种积极补偿和平衡;是相互取长补短和密切合作,做到气质、性格方面的刚柔相济,动静相宜,在能力方面各取所长,逐步缩小夫妻间的距离,获得整体的协同效果。
6.论述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卫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心理防卫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节方法。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心理防卫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卫机制的本质。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但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也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7.论述情绪状态
情绪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十分复杂,用概括的方式很难给出情绪的定义,因此心理学家把情绪看作由许多关键成分所组成的复杂心理现象。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的刺激等复杂成分。情绪也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绪状态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同时又因人的主观体验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8.论述网瘾成因的心理因素
研究表面,大多数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上瘾前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他们或者压抑,或敏感,喜欢独处,抽象思维丰富,不服从现实中的社会规范,往往有某些严重的情感和精神问题。很多网瘾者都利用上网来排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把网络当成情绪的发泄工具。他们压抑的心理、焦虑的情绪在网上得到了安慰和释放。这种网瘾更像酒瘾和毒瘾,一旦上网,情绪就高涨、兴奋,忘记了自己在现实中的不满和痛苦,但一下网就更加颓靡、消沉、无精打采。于是,就更加追求上网,造成恶性循环。
9.论述戒烟的厌恶疗法
对嗜烟者的抽烟行为可选用一些负刺激方法使之对其产生一种厌恶感。例如采用快速抽烟法,首先让患者以每秒钟一口的速度深呼吸地将烟吸入肺部,由于这种速度远远超过正常的吸烟速度,使尼古丁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地吸人,这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习、心跳过速等。再要求患者好好体验这种不良感觉,然后让他呼吸一会儿新鲜空气,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又让患者快速抽烟,直到不想再抽,看到香烟就不舒服为止。这种疗法只要连续进行2~3次,一般都会把烟戒掉。
10.论述嗜酒的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影视电影、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媒介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认识到适量饮酒有益,超量饮酒有害,逐步控制饮酒量。该疗法首先要让成瘾者在思想上认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同时树立其戒酒是必需的信念,增强自控力,形成强烈和坚决的求治动机,再结合行为疗法,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