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女子被困精神病院10年,不能全怪父母无情
TUhjnbcbe - 2024/7/29 17:22:00
女子被困精神病院10年,不能全怪父母无情因父母拒绝签字,女子被困在精神病院超过10年,想想都让人窒息。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19日,医院相关人士介绍,当事人经过治疗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他们希望她能尽快出院,但是由于其属于非自愿住院类型,按照规定,医院无权强制她出院,她也不能自行办理出院手续,必须由家属办理。但据市妇联工作人员证实,女子不能出院,是由于家属不愿意签字办理出院手续。该事件曝光后,多个部门介入协调,最终,女子姑丈获得父母授权,前来办理了出院手续。目前,女子有村民组长协助照顾,吃住、工作和人身自由均有保障。看完这位女子的遭遇,有人指责精神病院不作为,明明已经符合出院标准却不放人。院方对此表示十分委屈,医院,他们一直在努力救治,治疗结束后也在积极与家属联系,可家属不来接人,他们也不能违规。医院的难处也可以理解,毕竟精神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符合出院标准并不意味着痊愈不再发病,放回社会多少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没有监护人接收,医院断不敢冒险将人送走。至于女子的家庭情况以及父母为何不愿将女儿接回家,目前并没有详细介绍。不过,类似的故事并不罕见。年有媒体报道,医院多位精神病患者因家人不愿签字无法出院,最长的住院时间超过20年,死医院的唯一方式。在这些被“放弃”的精神病人中,有些因为家属无力照顾,想着住在精神病院条件比养老院好,还能走医保报销,省心又省钱;有些得了癌症,更加坚定了家属让其在这里等死的决心。这样的故事听着很残忍,但家属的决绝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毕竟在家人眼中,患者就算暂时康复,也仍是个“定时炸弹”,万一哪天发起病来,又摔东西打人怎么办,若跑到外面伤了人,还不是得由他们收拾烂摊子。可以说,家属的放弃,虽然有不想惹祸上身的自私考量,但背后也有一种无奈,那便是:缺乏社会支持的他们,很难单独承担起照顾精神病人的重任。而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问题,本来就不只是个人与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其他国家,精神病人回归社会也是一个难题,对此,社区康复模式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给精神病人一个更为人性化、社会化的治疗环境。所谓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料来进行的”。按照这个模式,国家需要将庞大的集中监管式的精神病院化整为零,分散在社区,与社区原有的医疗服务网相融合。相比国内,一个精神病人的合理去处似乎只有精神病院,在国外,这些人并不需要长医院里,接受监狱式管理的治疗。拿澳大利亚来说,医院就设有住院部,而且只接收急症患者,主要控制精神症状的急性发作,住院期一般都限制在3~4周之内,然后视情况将病人转到其它机构。特别是针对精神病老年患者,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服务内容。比如护理之家,是服务情绪相对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痴呆患者等,尽管也是封闭式管理,但是他们会让患者尽量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对于独立生活有困难、但又不能得到子女照料的出院病人,他们会送去专门的老人院,那里会提供居所、膳食及必要的生活料理,管理方式更开放,且价格要更低廉;医院,医院接受医疗检查、治疗,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就这样,功能不同的各种医疗服务机构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让精神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医院。澳大利亚的实践并非个例。美国同样通过立法,明确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多元化,有效降低了治疗成本。社区治疗康复团队一般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医生、躯体疾病治疗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及其他辅助人员。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社区治疗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服务效果好,通过统计,社区治疗康复的患者每人每年花费仅90美元,比住院每人每年美元下降了94%,且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日本也很注重为患者出院后的正常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在年的《精神保障福利法》,日本明确指出要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建立并充实设施,包括生活训练设施、职业技术训练设施、福利院、福利厂等,这么做不仅能为家庭减轻照护压力,也能促进出院的患者早日融入社会。这些国家的实践表明,精神病的治疗目的,早就不只是减少攻击性、减少自杀等,现在要做的,是在初期的治疗结束后,推动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这样也有利于减少他们再次发病的几率。我国也开始了类似尝试,相关法律法规早就提出,各地要逐步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一些地方有不错的实践。如株洲市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精神科,通过低廉的治疗费用和“一技之长”培训项目,帮助精神障碍患者逐步回归家庭与社会。但这样的案例仍然是凤毛麟角。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姜涛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困境,因为我们国家的社区康复和家庭支持都不够,很多精神病人反复住院。各地的精神卫生防治所,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但他们往往缺乏资金,发挥的作用有限。精神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医院的女子身上汲取教训,投入建设更多的社区康复中心,为精神病人提供更为便捷、专业的康复服务。只有当社区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坚实后盾,才能让每一个“被放弃”的人踏上回家的路。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尊重,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被困精神病院10年,不能全怪父母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