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致敬一线医者对话精神卫生医生病人回归社
TUhjnbcbe - 2024/8/12 16:29:00
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推出《致敬一线医者》系列,聚焦汕头一线医务工作者群体,记录他们弘扬大医精神、传承仁心仁术,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故事,以此向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提起“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外科、内科,或者是各种专科的医生,而为精神患者诊治的精神卫生医生的知晓度则相对低一些。实际上,随着精神病学领域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疾病越来越重视。日前,南方+记者走访了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倾听精神科、心理咨询、住院病区、影像医技等多个不同岗位医生的从医故事,让我们从他们的经历,走近这个群体。▍从病人的恢复中收获满满成就感“这就好比种下一颗种子后静待花开,等到他生命绽放那一刻,我们就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黄燕虹是一名从医30年的心理咨询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她主要聚焦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诊治和心理治疗。她介绍,她见证着很多儿童患者的成长过程,陪着他们成长,“看到他们的变化,我们是挺开心的!”黄燕虹见证了很多儿童患者的成长过程,从他们的变化中收获成就感。她介绍,从小她就目睹了身为外科医生的父亲救死扶伤的经历,感受到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使命感。当她成为一名心理科医生后,每每看到病人在自己的治疗后有效果,都能感受到身为医生的价值,而治愈病人的成就感,也会帮助自己抵消工作上的辛劳和疲惫。采访中,“成就感”的字眼常常被提及。从医24年的陈曲亮医生介绍,精神疾病患者会给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如果病人治好了,能够回归社会、成家立业,是对医生的最大肯定。他介绍,他在临床上发现,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更加容易出现焦虑、忧郁情绪,而这个群体往往是高级白领或成功人士,能为社会创造较高的价值,帮助这类患者解决好精神疾病,间接地也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负责社区精防点工作的赵颖琳医生分享了另外一种收获: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担负着汕头市28个精防点的社区康复治疗工作,每月他们都会到社区免费为需要长期服药的精神疾病患者送医送药,有一些医生坚持了数年甚至二十多年,每次到基层社区,已经如同看望老朋友一样。赵颖琳介绍,他们还帮助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做康复训练,开展生活技能、职业技能训练。“我们在‘无形’中就挽回了一大群人,帮助他们更好回归社会。”她说道。▍虽然遇到过困扰但他们从未退却“刚入行的时候,其实家里人不是很赞成,觉得女孩子干精神科比较容易受到歧视,另外,也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赵颖琳介绍,她了解到汕头大学精神医院,人文关怀氛围浓厚,患者治疗后很快都能恢复到相对比较正常的状态。于是,她更坚定地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年轻的影像医生余春红分享了她的经历:当时新入职的她容易感到紧张,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她逐渐习惯了这里的工作氛围,医院也并无区别,“他们态度也挺好的,主动跟我道谢,让我感到内心暖暖的。”她说道。余春红正在为病人做影像检查。她表示,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感受到精神疾病患者是非常可怜的,家庭丧失了劳动力且需支付医疗治疗费用。“有时他们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并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所以,他们更需要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包容。”余春红表示,她将继续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病人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医院,精神病院在管理上具有特殊性,有时也因此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身为病区主任的陈曲亮对此就深有感触。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部署,对病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将原有的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轮流进行值守。为了照顾不满2周岁的孩子,医院工作的爱人只能选择各为一组,利用各自休息的时间照顾孩子。陈曲亮。“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全家都没有团聚过。”陈曲亮介绍道,当时病区共有多名住院病人,暂停病人探视,严格管控进出物资。为了给病人送衣物和食品,他常常当起“搬运工”;为了满足家属的探视需求,他出入各个病房忙着为病人接通视频聊天,甚至自己经常因为忙碌而未能与家人视频见面。陈曲亮表示,新冠疫情期间,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严密守住了防线。“医院团队同事们的配合,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只要病人平安,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他说道。▍对精神科医生多一份理解“在部分社交场合里,当别人了解到我在精神病院工作时,我能感受到对方对这个话题很忌讳。”赵颖琳介绍,目前,仍有部分人对精神疾病存在误解。实际上,在人满足基本的食物、工作等方面的需求之上,最顶层的需求正是自我实现,这正是精神层面的需要。我们大可大大方方地认识、谈论精神疾病。赵颖琳。她介绍,目前仍没有检查仪器或生化指标可以直接、明确地检测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需要医生与患者、家属多方沟通,进行评估诊断。虽然精神疾病的治疗看起来不够“高大上”,但往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而是从精神意志层面挽回患者生命,避免家庭的悲剧。正是因为精神科医生只能通过交流进行评估诊断,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工作量。黄燕虹介绍,当病人首次就诊时,医生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让病人对看病更有信心,往往首诊总要花上半个小时以上。“我们希望群众对精神科医生能多一份理解。”黄燕虹介绍,有些群众在排队候诊时容易因排队较久而抱怨或吵闹。实际上,一方面既要争取更多时间细心倾听、引导病人表达,一方面又要完成门诊任务,甚至不时有群众要求加挂号,无法准点下班对于精神科医生而言是家常便饭。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外,精神科医生往往也需承担患者和家属带来的消极负面情绪。黄燕虹介绍,除了临床看病外,他们还承担着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身兼数职,承受着较大压力。她表示,精神科医生也有自己脆弱的时候,也需要团队的支持。让她倍受欣慰的是,医院拥有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的关心与同事的支持,让她能量满满。南方+记者彭深点击图片,一键报料↓↓↓彭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一线医者对话精神卫生医生病人回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