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市民体验官看清医疗真相
TUhjnbcbe - 2024/9/17 15:01:00

多个区域开放、数千普通市民探秘——省级城市举办如此大规模、医院开放日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

黄 祺

李女士走到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公共休息室门口,迟疑了一秒钟,但还是跟着其他参观者一起进去,走到患者身边。

“座位上为什么贴了名字?”有参观者问。现场志愿者回答:“我们这里有很多失智、失忆的患者,他们会因为找不到座位而不知道该坐哪里,贴上名字,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熟悉、固定的座位,保证他们的安全。”“我妈妈也失忆了,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另一位参观者轻声说。

站在参观者中间的李女士,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我刚退休,也是学医的,医院工作过。不过,医院,真的没有进来过,第一次。”李女士说,过去对医院的印象,还停留在监狱式的铁门铁窗上,想到精神疾病患者,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武疯子”。而这一天的参观,彻底改变了她对精神疾医院的看法。

李女士第一次走进医院的这一天,上海全城还有数千普通居民和李女士一样,医院“体验官”,走入全市38医院。

01:15

9月1日,首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在上海38医院同步启动,活动为期一周。活动周前五天,已经有多人参与了全市次科普活动。9月6日至7日这两天的活动是“医院开放日”,医院真实的工作场所,浸润式地体验医疗工作。多个区域开放、数千普通市民探秘——省级城市举办如此大规模、医院开放日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

医院开放了往日“闲人勿进”的手术室、ICU、实验室、实训中心等,观众不仅可以参观难得一见的手术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生物3D打印制作、细菌培养等神秘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还能亲手体验,亲身互动,医院的“背后”、医生的“背后”。

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表示,这次“医院开放日”活动,医院变得“透明”,让市民看到医疗的“真相”。“医患之间存在着知识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医患之间容易存在的误解、矛盾甚至敌意,这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不理解造成的。”

王兴鹏介绍,在提出“医院开放日”设想后,医院管理者交流,院长们也曾提出自己的疑虑:特殊区域开放,民众会不会有恐惧感、带来新的误解?开放日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经过充分的沟通,医院达成了共识:专业的医务人员用通俗的语言医院,最终会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带来医患关系的改善。

熊孩子“体验官”,与医学第一次亲密接触

穿上小小的白大褂,举起右手,一群五六岁的孩医院院长刘月华宣读医生誓词。孩子们读出了奶声奶气,家长们看得笑脸盈盈——这不是娱乐活动,医院为孩子们准备的体验活动。9月1日开学前一天,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上了特殊的开学牙齿健康第一课。

宣誓结束,小朋友们就真的当起了小医生,拿上小口镜,为躺在真实牙椅上的小朋友检查口腔健康。“啊呀,你的牙齿上面有个黑颜色的洞呀!”小医生叫起来,被检查的小同学认真地皱起了眉头。

一天的体验里,20名小学生跟着护士姐姐做口腔肌功能训练操、互相检查小贝齿有没有被细菌危害、听专家讲小小贝齿养成记、再吃上一顿健康护齿营养午餐……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是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家长也纷纷表示涨知识了。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过去听说过孩子可以用牙线,但家里老人不能接受这个观念,她也就放弃了给孩子用牙线的尝试。听了医生的讲解后,这位家长准备回家向老人解释,让小朋友牙线用起来。另一位家长则谈到,过去以为牙齿矫正要等换牙结束,刚刚听了医生科普,知道有些矫正是越早越好。

如今,和牙齿有关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一个家庭里,几乎全家老小都需要看牙。但同时,中国人对牙病预防、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医院副院长陈栋告诉记者,以往口腔科医生一直有到学校、社区向公众科普牙病预防知识的活动,现在将市民、医院,医院环境中,接触真实的医疗设备、工具,这样的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月6日这天,另一群“熊孩子”——上海市七色花小学的40名小学生,医院医学实训模拟中心。

“快看,病床上有个假人!”“这是生孩子的地方!旁边还有婴儿床,太好玩了!”进入医学实训模拟中心,孩子们就被从未见过的场景和设备吸引了,几个孩子试着摸了摸模拟人的眼睛,兴奋地交流着感受。“我长大后想当医生,不过不要做开刀医生,因为我怕血。”一个四年级的女生,羞涩地跟记者说。

医院是国内较医院医院之一,从年开始,医院每年举行医学体验营活动,医院近距离接触真实的医学,至今已经举办八届。

让小朋友、青少年与医学亲密接触,是上海“医院开放日”特别重视的目的之一。曾经,“医生孩子不学医”的现象,被认为是医生职业不再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反映,因此,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医生职业、接触医疗机构,一方面能培养尊重医生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未来学习医学、从事医疗事业。

走到医生背后,理解医学的局限

医院里有很多平常看病接触不到的区域,对于普通人来说颇为神秘。医院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医生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是怎么工作的?“医院开放日”里,参观者得到了答案。

9月6日上午,市医院日间医疗管理中心,工医院通过加快术前检查,术种、手术者准入和术后随访等系列日间手术运营机制,解答了市民们“为什么手术第二天就可以出院”的困惑。在临床医学院模拟实训中心,市民代表们体验了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了解一名医生必须经历怎样的学习和培训过程。“医院,就是来看病的,今天的开放日活动让我看医院。原来医生有那么多重身份,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要教书育人,真的很辛苦。”参观的市民说。

心脏导管手术很多人都听说过,当一名导管医生是什么感受?市民医院有了一次亲身体验。医院首次开放心导管中心,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重达40斤的铅衣,为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各类心导管手术,一场手术下来,往往手术衣都被汗浸得湿透。

“这是通过CT三维重建还原出的心脏立体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解剖形态和病变情况。”医院放射科工作区,十余位市民代表正围在显示屏前,兴致盎然地看着一颗徐徐转动的三维立体心脏图像,医院放射科医生正向他们介绍“CT三维重建技术”。这一功能可以对脏器、动静脉血管、软组织及骨结构等进行立体塑形成像,帮助医生更好地发现病灶,制定诊疗方案。

在重症监护室,市民代表们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帽子,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查房”。虽然因为严格的无菌要求,市民代表们不能进入无菌病房,但是隔着玻璃,参观者依然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监护室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

医院邀请学生代表跟着护士深入肿瘤病房,了解日常护理工作,包括入院宣教、疾病常规护理等等。

面对生命这个有机体,医疗技术永远是有局限的,但医护人员却用他们无限的努力与争取,保障着患者的健康,这一点,参观者通过实地的观察和接触,有了更深的认识。

跨越“疯人院”,认识精神疾病

在上海,“宛平南路号”就是一个神秘的代号,如果打车去“号”,常常要遭遇司机奇怪的眼光。“宛平南路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的地址,另一处院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医院是不是阴暗封闭?病人们是不是都是“武疯子”?为了消除误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医院开放日”也面向公众开放。

尽管近年来精神疾病常识普及已经越来越多,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仍然严重。由于社会无法接受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在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往往也很难得到社区康复的机会和回归社会的机会,一些病人由于家人无法接受他们回家康复,医院。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因为家人不接受而无奈长期住院的病人,最长的甚至住了30多年。

6月7日,68名由大学生、普通社区公众组成的参观团,走进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年,医院,闵行院区古朴的楼房,医院一百多年的历史。

原来的一座教堂,如今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活动区,开放日这天,参观市民参与了患者们的种植活动、观看了患者表演的节目。康复区里展示了患者绘制的画作,观众们被这些绘画作品的专业度折服,不少参观者参与了义卖,买回患者的画作作为纪念。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改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成见上,做了很多的努力。纪录片《人间世2》中《笼中鸟》一集,就拍摄了发生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里的故事,每一位患者的经历,都让人五味杂陈。电视片播出背后,也曾经历曲折。一位参与者告诉记者,尽管拍摄前、医院都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得到他们的许可,一些病患面部进行了特殊处理,但电视片最终完成后,还有家属因为种种顾虑,不同意播出,纪录片的播出时间几经更改。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邵阳表示,中心的“医院开放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敞开”,开放的不仅医院,更是精神障碍患者深藏着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触摸“黑科技”,感受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

过去的7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翻了一倍还多。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3.63岁,已经与发达国家相同。为什么国民健康水平能够快速提高?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发展功不可没。平常,患者只能体验医疗“黑科技”带来的治疗效果,却没见过“黑科技”的面目,“医院开放日”就给普通人一个“见证奇迹”的机会。

9月6日下午,浦东新区锦尊路上医院浦东科教园区3D打印中心迎来了参观的学生。年,上海九院将金属3D打印个性化假体用于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手术,在该疾病临床治疗上实现了从“削足适履”到“量体裁衣”的突破。目前,上海九院在腕关节、踝关节、胸骨、髋关节、膝关节等复杂骨科手术中已多次应用3D打印个性化金属植入物,并向口腔科、眼科、整形科、神经外科等扩大应用。

作为申城西北地区的医疗中心,医院为市民精心准备了三大“沉浸式体验参观线路”与五场专题医学沙龙。近二十位静安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与区域化党建联建单位代表与数百名普通市民一起参与了开放日活动。

“内行看门道”——两部精心制作的Vlog《临床技术最前沿》和《微流控芯片——快速诊断技术》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精准的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检查,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条件。在日新月异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的推动下,临床诊疗会迎来哪些改变?参观的代表委员们从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学、公共服务的可及性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尖端科技与医学融合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愿景。

“一滴血”检测生化项目现场体验、环境毒素检测与生殖健康、5G远程超声实时会诊系统展示、CT与MRI尖端设备观摩、AI辅助肺结节诊断大显神通……诸多“黑科技”已切实应用于临床医疗,让参观者不禁感叹未来已来。

纪录片《急诊室故事》主要拍摄医院,也为60名市民代表医院里的高科技场所。你的睡眠质量好不好?你是否有打呼噜的症状?关于呼吸障碍性疾病你知道多少?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殷善开带着参观者走进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看一看睡眠监测演示,听一听最微弱的声音,摸一摸荧光显微镜,解释怎样将“睡眠”进行科学的研究。

医院大规模“市民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引起全城热议,王兴鹏表示,医院类似活动会变成每年一度的活动,希望医院,希望大家理解医疗、尊重医生,医院服务的进一步改善。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民体验官看清医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