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甲友心声儿子病了,我的天塌了
TUhjnbcbe - 2024/9/30 16:09:00

作者小档案

作者:如意儿

年龄:五十而知天命

性别:女

城市: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

爱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和甲状腺那点事儿:年初,25岁的儿子从广州单位回家过年,体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医院进一步检查,经历了两次穿刺,42天的煎熬,最终确诊并于月18日进行了右甲切除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三个月复查,可疑淋巴结还在,于8月2日在北医院进行了二次手术,清扫淋巴枚,其中阳性16枚;11月22日在北京第六医学中心(医院)喝碘豪居

看了很多甲友文章,大多都是从患者角度分享,给了同病相怜的人们温暖和启迪。今天我想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患者妈妈从无比震惊、绝望至极到无耐接受、艰难求医;再到心向阳光、回归正轨的心路历程。

绝望至极,艰难求医

儿子是一个身高1.87米、多斤,高大帅气、阳光善良的大男孩,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了自己心怡的工作。正当我以为苦尽甘来,终于把独生子培养成人时,命运又一次扼住了我的喉咙。

那是这一生我都不愿意再提起的年1月份的一个下午,回家过年的儿子的一份体检单,把我们全家拉近了艰难的求医之旅,也改写了孩子的人生。

当拿到体检单,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时候,我特别紧张,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因为儿子哪也不难受、体格健壮、活蹦乱跳的,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是大问题。孩子和他爸爸更是不在乎,说,“没事呀,别大惊小怪的,过完年再说吧”。

我在纠结和忐忑中坚持到大年初一,我说:“不行,抓紧出去查查,没事孩子就直接去上班了”。大年初二,我们全家踏上了求医之旅。因为是过年加疫情,空荡荡的候车室,让我的心更加感到凄凉。时不时偷看儿子,心理五味杂陈。

医院重做超声、面诊医生,医生说肯定有问题,而且淋巴也可疑,结节和淋巴都需要穿刺再进一步确诊。

我一下子蒙了,儿子就是我的命呀,甲状腺有问题,怎么淋巴还有问题呀!我泪如泉涌,这辈子我第一次如此的卑微,抓着医生的手说:“救救我儿子,他才25岁,刚大学毕业,还没结婚……”。

此刻,我不知道孩子的心情,但看到他额头的汗珠,这应该是他始料不及的。但孩子很镇静,拉着我说,“妈,走吧,病理不是还没出来吗。”

接下来的几天去排穿刺,别人穿一针,儿子穿了三针,因为除了结节还要穿淋巴。看着儿子一言不发,出来捂着脖子上的纱布说:“妈,没事,不疼”。我的心都碎了,孩子要忍受病痛,还要安慰我。

在等待病理的七天,我开始不吃不喝不睡,疯狂在手机上查找关于甲状腺的那些事。以前对此一无所知的我,开始无休止的自责:望子成龙的我,从小到大把重心落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孩子考第二名,还要说他和第一名的差距,我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健康。现在我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其他一切在一个母亲眼里都不在重要了。

可是,我等来的却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不想过多累述我当时的心情,因为现在说起来还止不住泪水。

结节穿刺结果乳头状,淋巴穿刺结果阴性。这让医生陷入纠结,无法确定手术范围。因为超声显示好几个淋巴有问题,但穿刺又是阴性,医生说:“孩子年龄小,要慎重。”无耐又进行了二次穿刺,短短一周儿子又遭了二遍罪。结果淋巴穿刺还是阴性,我们以为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像医生说的,只做半切就可以了。可是4个半月后才知道这可能是老天觉得我们的磨难还不够,又加了砝码……

一刀求稳,二刀补救

年月18日儿子做了半切和中央区淋巴清扫。然而术后三个月复查,可疑淋巴结还在,我毅然决定领儿子去北京。当时的我恐惧、绝望、恨自己。我觉得是我耽误了孩子,并且没有选择好而轻易开了一刀。病情复杂情况下,应该转院再看看,而不是直接手术。可是,我已经领孩子去了我们当医院,穿刺两次,我怎么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得病的不是我?为什么让我的孩子遭这么多罪?欲哭已无泪,唯有坚强。

不幸中的万幸,我们在中医院挂到了李主任的号。名不虚传,不仅救了孩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术高超且医德高尚的专家。

年8月2日,在李主任亲自操刀下进行了二次手术,清扫淋巴枚,其中阳性16枚。当儿子仅仅时隔4个半月再次被推进手术室时,谁能理解一个做母亲的心!早7点半到中午12点半,那是今生最漫长和忐忑的等待,一切都静止了,只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我要感谢儿子,他用坚强和镇定抚慰我。这一路走来,他从来没埋怨过我,也没说过泄气和消极的话。我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当二刀手术车来推他时,他用手擦擦了眼角。我一下子破防了,我对已经推走的车喊:“儿子,加油,妈等你回来!”

我想:他也害怕、他也难过,可为了不给我增加压力,他从来都不说、也不表现出来,总是那么积极和乐观。恳请老天从此放过这个善良的孩子。

心向阳光,回归正轨

手术很成功,医院住了一周,医院过了一个只有我们母子的生日。0厘米的刀口几乎从右耳到左耳,恢复过程的艰辛和艰难甲友都深有体会,不多累述。医院的就餐后,儿子说:“妈,我觉得世上最好吃的是早晨发糕上的哪粒枣。”可有时在包装的过程中枣就掉了,我就对送饭的师傅说:“能不能给我一个带枣的发糕,我儿子喜欢吃。”

有时幸福真的很简单,那时儿子的幸福是每天的发糕上有一粒枣,而我的幸福是我给他买的发糕上能有这颗枣……

后来,儿子出院,在我们的劝说下,他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在家安心修养。于年11月22日在北京第六医学中心(医院)进行了喝碘毫居的辅助治疗。年的8月2日回北京复查,一切正常,李主任说不用再特意来复查了,每年跟着单位体检就行了。到此,我这个当妈的悬了两年的心终于落地了。

整整两年我们家被按了暂停键,三起三落、反反复复的奔波在求医路上,好在我的儿子比我们坚强和乐观,我们一路搀扶走过了那段黑暗岁月,我们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

原来儿子有点风吹草动我就紧张兮兮,现在感觉到那是不对的,这会增加他的负担。作为亲人不要总拿他当病人,只有我们表现的不紧张,给他们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和陪伴,才能利于他们的病情恢复与心理建设。甲友们是不幸的却也是万幸的,虽然“蝴蝶”飞走了,但是你们生命犹在,定会破茧成蝶,一生平安幸福。

磨难改变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成长和历练。现在,儿子也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并且也注重体育锻炼了;我也改变了自己工作狂和女强人的生活节奏;孩子爸爸也减少出去吃饭的次数,而是开始研究在家做饭,如何让孩子吃的更健康。患难见真情,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过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间有真爱。我们一家人会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工作和生活,回报社会和亲人。

想对甲友说

家人病了,他们更需要我们的是温暖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我们要在他们面前表现的更加积极和乐观,减少内耗、给予力量。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有我们不处处表现出紧张,不把他们当病人,他们才能更有信心和力量去珍爱自己的生命,去拥抱幸福的生活。为母则刚,一起向未来……——如意儿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友心声儿子病了,我的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