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临床中接触上千位患者后,根据七情内伤病理基础,提出神志病“气、痰、瘀、虚”四纲辨证理论——
范军铭是河南省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1项、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5项,共获科研成果奖13项,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80余篇。
学医是为帮助更多的人
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范军铭,并不知道30多年后的自己会得到这么多患者的拥护和支持。
提及从医之初,范军铭表示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她觉得行医就是积德行善,成为医生能救死扶伤,能帮助更多的人。”母亲对孩子的期许没有落空,范军铭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各种精神情感障碍类疾病及各种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的见解,帮助了成千上万精神世界罹患疾病的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国内精神类医学知识普及较少,相当一部分群众对于精神性疾病的认知存在缺陷。范军铭表示轻度抑郁其实可以被治愈,前提是发现及时并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否则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这种疾病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刚刚萌芽就切断它的发展环境,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我经常拿双相情感障碍打比方,就相当于一个鸡蛋变成小鸡,脱壳了就是双相,不脱壳那就是单向抑郁。”范军铭说。
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提问:“测试时好多症状我都没有,为什么会是双相情感障碍呢?”范军铭解释,其实是因为症状没有达到典型状态,就像小鸡已经成型但尚未脱壳,例如很多青少年早期出现失眠、情绪暴躁、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者惊恐发作、胸闷、呼吸困难时,就需要赶快用中医药进行预防。
用心陪伴患者
范军铭介绍,神志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神功能失常,引起机体情感、认知、行为和意志等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郁病、脏躁、不寐、百合病、癫狂痫病等皆属于神志病范畴。
范军铭在临床中接触上千位患者后发现,神志病很大程度上以七情内伤为病理基础,在发展和转归上有自身独特的演变规律。他根据多年经验构建出神志病“气、痰、瘀、虚”四纲辨证理论,他表示神志病的病机演变从气机紊乱开始,依次经历痰、瘀、虚的病理阶段,可顺序出现,亦可跳跃、重叠、兼夹存在。
高一学生小刘因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的高压下,出现了情绪无法自控的现象,时而低落时而易怒,严重时甚至产生过轻生的想法。范军铭在详细了解病情、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诊断小刘是双向情感障碍。他以温胆汤为主方临证加减,辅以化痰解郁调神针刺法、行为认知增强疗法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耐心倾听小刘的感受,帮助他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在范军铭的精心治疗下,小刘恢复了健康并顺利完成学业。“想不到孩子能考上大学,这是3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小刘父母回忆起那段灰暗的日子,是范军铭给予了无限的希望。
“躁狂症发作时,孩子只听范医生的话,在范医生的言语引导下,情绪才能恢复平稳。”范军铭一直强调,面对精神情感障碍类患者,一定要用细心和耐心去陪伴、去爱护。
专注于科研临床
“我年任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工作的创新与推进,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中医应用。”范军铭在保持每周门诊量不变的情况下跟进课题、项目的进展,他还自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带领团队研发出多个中医智能产品及应用。
“身在这个职位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我必须成为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行者,不断进行知识的迭代更新。”辅助决策诊疗系统是范军铭及其团队的多年心血,通过大数据筛选匹配与患者症状相关联的疾病,用“智能辨证”的方式模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给出证型、治法、方药建议,为医生提供参考,全面提升中医师的综合诊疗水平;同时,整理收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资料数据,在不断研方、验方的过程中助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不论做临床学术还是科研工作,都能看得到范军铭的专注与坚持。“年龄并没有对他设限,即便61岁了,他也从没放弃过努力,这是我们年轻医生需要学习的地方。”学生小徐说,科研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业,他目睹老师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更见识过范军铭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他们在老师身上看到了人生的方向,这是最好的榜样。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