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女孩娟娟被同学恶作剧吓了一跳后,突然开始胡言乱语,又哭又笑。父母一开始并未重视,认为不过是孩子胆小,于是随便找了个江湖医生开了点中草药,见孩子症状得到缓解就对此置之不理。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娟娟异常的行为再次发作,并呈现与月经同期发作的特点。与最开始的又哭又笑相比,娟娟此次病情恶化得较为严重,很快就到了已经无法表达完整的句子,行为不受控制的地步。医院治疗后,医生告知娟娟父母,孩子是患上了周期性精神病。
所谓周期性精神病,即以月为单位呈现周期性发作的精神病,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发病率较高。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发病时非常突然,往往持续发作一周后又会迅速结束,进入间歇期,此时患者精神恢复正常。
内分泌障碍易导致疾病发生
就生理因素而言,女性会在月经前雌性激素分泌增多,孕酮分泌减少,从而使得内分泌激素紊乱,间接导致脑垂体、下丘脑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周期性神经病诱发可能增大。另外,周期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具有敏感、多疑、心灵脆弱、胆怯等人格特征,当这类人格的患者遇到惊吓或应激性事件后,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引发疾病。
抑郁和躁狂会交替出现
周期性精神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具有明显的前驱症状,一般表现为情绪异常、食欲不振。发病后,病人在情绪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大部分患者会有高涨的情绪状态,发病时语言和肢体动作增加。病情严重者会存在意识障碍,出现幻觉、木僵等病症。此外,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部分患者还会引起植物神经症状,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和营养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影响。
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复发
周期性精神病是反复发作的,因此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方式。采用药物治疗,可以缩短病情发作的时间,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因此需要在医嘱下适当摄入抗精神病药和内分泌制剂,以求有效减少周期性精神病患者的复发次数。药物治疗时,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量而定,处在间歇期的病人应该适当减少药剂用量。而心理认知疗法则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主要是为了能够让患者消除疑惑,正面疾病,对治疗积极配合。
专家介绍:庞吉成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