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摄影师“鹿道森”为何选择自杀呢?
在“鹿道森”多字的遗书中,比起摄影创作人、独居青年、追梦的人,有几个字眼格外刺眼——
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经历者四个词足以说明“鹿道森”童年有着太多无法释怀的心殇……
童年给了太多的悲伤逆流成河的经历,让他童年承受了太多的不堪,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
心理疾病从轻到重可以分为三类: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和广场恐怖症等;人格失调,如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如果儿童在这一阶段遭遇严重创伤,他就会埋下患病的种子。如果以后的人生阶段再一次重复了类似的创伤,他就可能会爆发相应的心理疾病。鹿道森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对于严重缺乏人格力量的小孩子来说,这些创伤是“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直面它会遭遇心理死亡或实质死亡。所以,幼小的孩子会发展出一套特定的心理防御机制,扭曲创伤事件的真相,将其变得可以被自己所接受。
从这一点上讲,神经症是一种保护力量,可保护幼小的孩子度过可怕的童年灾难。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这是生命的一个秘密。童年的痛,弱小的我们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但当神经症真正展现的那一时刻,我们其实已经长大。
什么是爱,什么是为了孩子好?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安慰他鼓励他,给他力量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爱。
因为,童年的不幸已不可更改了。
谁都无法改变童年发生过的事实。
所以,最应该做的,德国专家罗斯霍普特说,是应该进行一次“哀悼”。即咨询师先让患者在咨询室环境下充分地选择一下潜意识里的攻击性,然后承认自己童年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就像是哀悼自己一个逝去的亲人那样。
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来改变自己,与身体保持连接。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
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而其中,与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
鹿道森让我想起那个同样把自己生命结束在25岁的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美的诗句蕴含着多么积极的正能量,而他却选择在25岁那年卧轨自杀。
年轻的生命走了,让我为他们的逝去感到非常的痛苦,生命多么可贵,为何要选择自杀结束生命呢?
我们多么希望鹿道森回到人间,我们都温柔以待等你回来呢!
大家好,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留言,用心理学探索人生,用文字记录生活。欢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