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一例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治疗的案例技术过程的分析和三年随访报告,介绍自然享受主义疗法的核心原则——自然享受主义生存理念、生活态度取向及其操作化。根据三次心理治疗的文字记录,按治疗的大致流程以及对主题的分析,用典型的访谈片段或真实语句解说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治疗语言及非语言交流的运用,使求助者精神分裂的症状消失,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大幅度改善,家庭成员整体精神生活质量提高。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能够淡化求助者及其亲属的疾病观念,注重利用积极的自我保护资源,促进个体及家庭成员的和谐,对于调整应激性、环境不良性精神病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的介绍和一例严重心理障碍治疗过程的分析。
一、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
自然享受主义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存理念及享受生命内容的生活态度。自然享受主义的最高境界是:顺其自然,为所欲为;得道自然,天人合一。自然享受主义认为人和宇宙、人和整个地球生物圈、人和整个人类文化社会、人和自身的五脏六腑及肢体、人和自身思维认知反应模式都是一个自然整体。
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是以自然享受主义顺其自然的生存理念及享受生命内容的生活态度为导向,综合中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学说及各种心理治疗技能,以自然整体享受观念来理解和调整个体、团体及家庭的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是自然整体的缩影与投射,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整体。受三层本能所支配:第一层是生存、发展、繁衍本能。第二层是在生存、发展、繁衍本能的基础上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本能。第三层是建立在前两种本能的基础上,和生存、发展、繁衍本能、追求快乐享受生活本能相对应的死亡和不快乐的恐怖本能。
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认为,不管个体差异有多大,所有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生存、发展、繁衍状态,并想时时刻刻处在这种快乐享受生活的状态里。人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是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生存繁衍状态的惯势认知反应模式,或即定追求方式方向的需要受阻受挫,导致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时又固着于个体原有认知反应模式中,心理上产生极大痛苦,难以承受自己所面临的情形或处境,从而沉浸于持续性不良情绪体验和不良认知行为反应模式里,不能自行解脱。
人要达到快乐享受生活的生存、发展、繁衍状态:首先必须在认同自然整体规律、无条件接纳并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顺其自然;其次以发现的眼光对自身状态和自身环境进行积极赋义——珍爱生命。再次以享受的心态给予与自身相关的一切事物以爱的关切与追求——享受生活;最后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找出自身发展的多个方向和多个途径,让自体在得到最有利益发展方式上,向更有利于自身快乐享受生活的生存、发展、繁衍状态发展延伸——最优选择。这样就能摆脱了心理困厄与不适,达到快乐享受生活的生存繁衍状态。
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的操作技术:在自然享受主义理念的基础上,不苟形式,综合运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技术,依据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帮助求助者摆脱心理困惑消解心理痛苦。
二、一例严重心理障碍治疗过程的分析
1、治疗对象
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求助者:XXX,12岁,女,河南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2、求助背景
八岁因其常常暴躁发狂难以自控,到医院求治,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医院精神科大夫,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四年来,一直按精神分裂作治疗,服过多种药物,住过两次院,严重时奎留平一天吃八片,均无效。家长和求助者陈述服药治疗期间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明显迟缓。
3、求助者经历
求助者自四五岁时,常发脾气,稍不如意,就摔东西,躺地上打滚,抓咬外祖父母。那时没当回事,只觉得她脾气很坏。父母在她出生后六个月离异,离异后父亲从未看过孩子。母亲和外祖父母很少在她面前提到她的父亲,偶尔说到她父亲,都是负性评价。自小多是和外祖父母在一起,倍受外祖父母的呵护。母亲是外祖父母的独生女,心地善良,品行端正,但性情暴烈。离婚后,忙于工作和找对象,对孩子很少过问。心情不好时常对父母出言不逊,对孩子的态度是两极分化的方式,在高兴时以给她买东西表示关心,不高兴时就恶语打骂。以致求助者在六岁以前见到母亲发火就怕得发抖。六岁求助者上小学后,母亲找到一个男友,当时关系处得较好,并考虑结婚。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关照孩子。这时求助者学会用死来威胁母亲和外祖父母,对家人非打即骂,语不伤人不出口,事后自己也知道作得不对,向外祖父母道歉,一时又黯然神伤,呜咽哭泣。有时又会说,她听到有叫她干什么不干什么的指令声,表现十分恐惧。后来,一旦她一个人在家,或她一个人在房间里,经常会吓得失声大叫,惊慌失措去尖叫着跑出去,问她怎么啦,她说有人在叫她,很可怕。
4、参加心理治疗人员:
求助者Q,求助者母亲M,求助者外祖父母G,心理咨询师韩美龄H,助理Z,助理J。
5、治疗过程:
A、首次会谈
时间:分钟。
初次印象:H对Q的初次印象她是个很活波的女孩,H安排Z带求助者找了一个她感兴趣的电脑游戏一起玩[建立良好心理治疗关系]。H先和M、G一起收集情况后,得到以下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初步原因分析:
Q躁狂发作有其家人沟通模式不良,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导致的情绪原因;失败婚姻后,单身母亲长期对孩子的疏忽本身对孩子造成母爱缺乏的心理创伤,再加上母亲不良心境、不良情绪对孩子丝毫不加掩表露与发作,更是对孩子的叠加性心理伤害。每当她感觉不舒服时,她就会模仿母亲以母亲暴躁的方式去发泄她的情绪。母亲和外祖父母对照顾孩子上表现出的溺爱又都不是完整接纳,相互推委照顾能力,所带给孩子的是没有归属感、安全感所表现出的慌恐不安;外祖父母的溺爱使她形成家人以她为中心的行为意识,并且也形成她一哭闹全家人不管什么心态最终大都满足她的意愿这一不良行为反应模式。并在家人的生活圈子里,也学会母亲的极端情绪化,什么道理都懂,发过脾气闹过后,会表现出后悔。家长多次以暴力方式让孩子作自己不愿作的事,更多的负性教育是孩子惧怕独处,出现幻觉的主要原因。
艳如牡丹芬芳馥郁初次
(一)首先确定心理问题的存在。
采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