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吴花燕在医院去世。
这本该是个朝气蓬勃的年纪,可年仅24岁的她在去世前也并未经历过顺遂的人生。她生前身高只有1.35米,体重43斤,父母双亡,省吃俭用给弟弟治病,自己也身患重病。
随着她的的去世,一家名为中华少年儿童救助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儿慈会”)的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原因在于,吴花燕去世的第二天有微博大V爆料称,在吴花燕去世前,儿慈会旗下项目救助中心(以下简称“”)的曾找到其家属,表示愿意为其开展慈善募捐,并最终募得上百万元善款。爆料中,“仅拨款两万元用于救助”的爆料引燃舆论。
此后,关于“中华少年儿童救助慈善基金会”的更多信息付出水面,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发现,除了吴花燕事件,儿慈会还曾多次在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筹款几十万,甚至至今还为多位已故受助人开通捐款通道,但这些钱款不知所踪。
此外,根据儿慈会年报,其还在一年时间内,光靠理财就净赚了万。还有“”前员工实名举报儿慈会称,“打着慈善的幌子来捞钱”。
1
“43斤女孩”到死没收过一分钱
吴花燕生前是铜仁市松桃县沙坝河乡茅坪村人,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念大三。
在此前媒体的报道中,吴花燕身世堪称凄惨。4岁时母亲去世,18岁时父亲去世,只剩她和弟弟吴江龙相依为命。由于吴花燕身患疾病,为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弟弟时常节衣缩食,上高中时每月仅靠元低保生活,靠糟辣椒拌饭度日,导致身体发育出现问题,由此被媒体报道,并为外界所知。
10月12日,吴花燕因身体不适被送医院,并被诊断为心脏瓣膜疾病,同时患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
当天,一家名为“”的慈善机构找到吴花燕的弟弟,称想帮他们筹款。随后,该慈善机构在“水滴公益”上发起了60万元的筹款计划。短短5天时间,便筹得元善款。此外,据封面新闻报道,“”还在微公益平台上发起了两期筹款,共筹得40万元。加起来,一共筹得高达百万元,所有人都以为吴花燕有救了。
12月17日,吴花燕的基因和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医生会诊后判断,吴花燕所患疾病是罕见的早老症。
贵州省产前诊治中心主任潘卫介绍称,这个病是极为罕见的,表现为严重的过早老化的疾病,发病率是四百万分之一到八百万分之一,这种疾病在出生的时候,表现跟正常小孩是没有区别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等一系列早老的表现。这种疾病目前统计下来平均年龄是14.6岁,临床上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1月13日下午17点50分,吴花燕因病去世,去世前体重仅有43斤。第二天,微博大V陈岚发文称,儿童救助中心利用吴花燕在水滴筹、微公益等平台共筹款百万余元,仅拨款两万元用于救助。
这之后,更多信息慢慢浮现。
吴花燕的家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并不知道“”助其筹款的事情,该机构在“水滴公益”发起的60万元筹款,也是在该筹款项目发布之后,才知道在该平台上有这个筹款项目。至于另外40万元的筹款项目,吴花燕的姐姐吴玉荣表示:“这40万的筹款,吴花燕本人并不知晓。”
吴花燕的弟弟表示,对于的筹款并不知情
“”真的筹集了万元善款,却并没有将其转交给患者?
1月14日晚,救助中心所归属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称“儿慈会”)发表声明称,接受吴花燕及其家属的求助需求后,救助中心为花燕在公募平台开通了筹款项目,微公益平台与水滴公益平台共计为吴花燕筹款.49万元。
儿慈会表示,年11月4日,救助中心转款2万元(微公益平台1万元,水滴公益平台1万元)至医院,用于吴花燕的治疗。
在确诊为早老症前,吴花燕的病因不清楚时,医院采取对症处理,总花费尚未达到巨额的级别。
医院医保中心新农合办主任罗香香接受采访时称,吴花燕同学入院的时候,交了三千元的预交金,整个住院期间产生了.28元的医疗费,该院从未向任何机构和个人公布向吴花燕救助的账号,至今也未收到任何机构和个人打来的针对吴花燕的救助资金。
同时,作为精准扶贫户,根据贵州相关政策,吴花燕绝大部分医药费都可以报销或免除,因此就治疗层面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社会捐助。更令人不解的是,据医院介绍,吴花燕各种症状中,心脏瓣膜钙化最为严重,但是这只是早老症的症状表现,并不是病因,做心脏手术并没有意义,还可能导致身体恶化,因此平台所说的等待手术后再把所有善款给予到位的前提并不成立。
另外,据央视报道,针对平台提出,没有把善款及时交给吴花燕或者其家人,是因为家人和当地乡政府的干涉,松桃县沙坝河乡长彭湃予以否认。
“我本人可以担保,绝对没有这回事,不管是哪种类型,绝对没有哪个公益组织,和我们联系。”
由此,在儿慈会的声明仍然没有回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剩余的善款究竟去了哪里?
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致电中华儿慈善会,其传播部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已成立了儿慈会调查组进行核实和排查,但对于目前排查的进度以及最终排查的时间,其称“没有办法给你准确的时间。”
2仍为已逝多年救助对象开启筹款通道
“吴花燕”事件犹如一个导火索,点燃了中华儿慈会及“”身后潜藏的火药桶。
在吴花燕事件之前,中华儿慈会以及“”就已多次被质疑。质疑焦点集中在善款募集方式,和对资金的合理利用上。
年,不足四岁小佳慧被查出了很严重的心脏病,遭到父母的抛弃。“”旗下的“小星欣公益”组织参与了对小佳慧的救助。发起9万元左右的筹款目标,最终筹款金额达到32万余元。但小佳慧奶奶表示,从一开始,募捐过程并没有征得家属同意。小佳慧辗转多地会诊后,均得出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结论,因此实际治疗费并不高。“”医院的费用也只有元,剩余善款并未交给患者。其后在志愿者和家属强烈的质疑下,“”才决定每月从善款中拨付0元,用于小佳慧的生活所需,每三个月一付。“本来1月8日就应该收到三个月的元,但至今钱还没有收到,我也不知道问谁。”小佳慧的奶奶在接受采访时称。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年,曾扮演过消防员的白血病患儿庄煜铭的求助受到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