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世界精神卫生日学会做一个劝生者
TUhjnbcbe - 2025/6/24 20:49:00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中国每年自杀人数是20-30万,每天有接近人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年,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

在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发起,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PhotoByPixabay

延续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每年都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01.

为什么警惕

精神卫生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共约有10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疾患已成为我国当前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这些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因此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多数人也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病情加重。

*PhotoByPixabay

精神卫生专家指出,如果不重视早期的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的干预,病人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时的缓解压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练,稳定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

02.

一个个触目惊心

案例背后的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恰好早前上映了一部以精神疾病犯罪为题材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仅10集,剧情紧凑,人物刻画丰满。剧中讲述了一起精神病患者随机杀人事件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及家属、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家属、公共媒体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我们是谁?是病患还是受害者,亦或是双方家属,乃至与恶相关的人和事?可能是每个人,因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

剧中对精神病患者因无意识行为导致的后果是沉痛的,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不幸更直接和纯粹。对每个人来说,精神疾病从来都不会太远,一点点压力堆积、一个致命的打击就会轻易攻破心理防线。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自杀案件、伤人案件早已屡见不鲜,有普通民众,有高等知识分子,有学生……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不仅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有多残酷,更是在提醒,有很多人因精神卫生问题游走在生命的边缘,需要更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精神卫生日学会做一个劝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