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957年,副师长叛逃台湾,获500两黄
TUhjnbcbe - 2025/6/25 18:42:00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十分紧张,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始终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但蒋介石自己也清楚,三百万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依托一个台湾岛又能如何?

既然武力反攻无法做到,国民党开始转换策略。于是,蒋介石集团凭借手中掌握的大量黄金资源,开始拼命向大陆方面输出糖衣炮弹,鼓动大陆的军民“投诚”台湾。

在物质的诱惑面前,有一些人没能抵抗住,其中还有一位中校副师长,这位副师长不但是我军的将领,还是从抗战一路走过来的功勋之臣。

但他在叛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蒋介石秘密处决。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国民党呢?又为什么会被处决呢?

这个叛逃台湾的我军将领,名为张清荣,当时官至沿海炮兵部队的副师长。在年,国家举行了授衔仪式,张清荣也被授予中校军衔。

按理来说,既然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历次战争,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功勋,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念都是十分强烈的,怎么就会选择投靠蒋介石呢?

事情还要从张清荣的经历说起。张清荣出身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富农家庭。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家里不仅供给他衣食,还送他去学堂读书。

从小时候开始,张清荣就一直有一个当将军的梦想,平时没事的时候,总会学着舞枪弄棒,幻想自己是一个横刀立马的大将军。说来也是,在一个男孩的少年时代,有着英雄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张清荣的心智比较早熟,不仅做事情聪明伶俐,还很会待人接物。每次去学堂读书,不等先生来,他就给先生沏好一杯热茶,先生看到后,总是夸赞他懂事。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一个人为别人做事,要么是发自内心的利他行为,要么就是带有一定目的。从张清荣的后来作为来看,他自幼的这种讨好长辈的行为,很难说不属于后者。

且不做此诛心之论,只说当时的张清荣。生在一个国家危难的时代,尽管自己的家庭条件还算过得去,但他并不满足于像父辈一样做一个农民。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年十七岁的张清荣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改变人生的契机或许就在这场战争里。

所以,张清荣积极响应全民族抗战的呼声,毅然报名参加八路军。

之所以如此选择,只是因为对地主的愤恨,虽然张清荣的家里是富农,但比起地主,还是属于被压迫的那一批,其与地主土豪之间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张清荣在听说八路军此前和地主作斗争的事情后,当即决定参加八路军。

在参军之后,张清荣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一面,他敢打敢冲,还有一些谋略。在屡次对日军的战斗中,张清荣都立下了一些战功。

很快,组织上就发现了这么一个人才,于是就着力提拔他,让他担任排长、连长。

这时候,张清荣过人的另一面也展现了出来,他特别擅长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在做人这一点上颇有八面玲珑的感觉。

一个有能力,又会为人处世的人才,不管到哪都受人欢迎。随着张清荣立下一个又一个的战功,他的职务自然也不断升迁。等到抗战结束,张清荣已经是八路军的营长了。

抗战打完了,接下来就是解放战争,在新的战场上,面对国民党的军队,张清荣照样表现突出。

在部队由北向南的进攻过程中,张清荣带着部队也是一路奋战,他自己也是身先士卒,不断立下功劳。

因此,张清荣很快就被任命为高炮部队的团长,这已经是绝大部分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了。

解放战争最终是以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及新中国成立而告终的。本来大家都以为战争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却没想到美国人居然又打上门来。

张清荣在得知部队即将抗美援朝的时候,意识到这是自己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于是主动请缨,要到朝鲜参战。组织上同意了,张清荣作为高炮部队的首长,随即带领部队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毛主席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而在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却要和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一点上,必须要佩服所有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勇气、决心还有智慧,都是令人惊叹的。

张清荣在朝鲜战场上凭借着历次战争积累下来的经验,指挥高炮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给了联合国军以痛击,一次次夺取关键阵地。

在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后,张清荣的大名也传遍志愿军,他成为了大家都佩服的人物。

最终,联合国军被我志愿军战士赶回了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一次足以彪炳人类战争史的辉煌胜利。

年,张清荣和志愿军战士一起凯旋回国。本来到这里,张清荣的人生十分圆满,他实现了自己儿时想要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梦想,并且屡立战功。

更重要的是,张清荣此时才三十四岁,真的是年轻有为,未来不可限量。回国后的张清荣被任命为炮兵师的副师长,国家也有意培养他,送他去炮兵学院深造。

当时国家也已经在筹备制定军衔制度,所有将领都要被授予军衔。

有着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立下赫赫功勋的光荣履历,张清荣被授少将军衔应该是问题不大,此时的他距离儿时的梦想可以说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此时的张清荣也是作此感想,但他却很快摊上了事情。

那是在年张清荣回国的时候,军队批准他回家探亲,对于参军十余年的张清荣来说,这还是他第一次回家。

而如今,他也是荣归故里。当年项羽曾说:“富贵不还故乡,如锦衣夜行。”而这句话,也是如今的张清荣心理的写照。

功成名就的他,在思想觉悟上,和其它的将领相去甚远,一回到老家,张清荣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他处处摆谱耍威风,一个新中国的革命将领,活像一个旧军阀。

如果仅是耍威风,张清荣的问题还没有这么严重,重要的是他居然阻挠国家政策的实施。当时,全国都在进行土地改革,中央同时下发了进行“统购统销”的文件,要求各地执行。

而这一文件到了地方,遭到地主势力的反对。张清荣回家一看,自家的地也被国家收走了,要重新分配。

本来作为军人,应该说服群众响应国家政策,但张清荣此时却暴露出了特权思想,他不仅不劝告家人,还带头阻挠地方政府实施土改。

张清荣这么一闹,保定的其他地主老财都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都争相来巴结他,希望借张清荣的身份,也把自家的地保下来。

这样一来,张清荣被奉承冲昏了头脑,居然充当起了地主们的保护伞,公然与当地政府对抗,甚至说出了“不要怕,和他们干,出了事我顶着”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话。

因为张清荣的身份,地方政府不敢对他怎么样,只好把情况反映给了部队。

部队首长得知后勃然大怒,不仅给张清荣记了大过,还勒令他向地方政府道歉。

解放军向来是讲究纪律性的,这也是党和军队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保证,而违反纪律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从军十七年的张清荣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他却敢这么做,说明他从来就没真正认同过革命理想,他只是将革命作为自己的晋升之阶。

而因为这次严重违纪行为,在后来我军授衔大会的时候,部队里只给了他中校的军衔。按照张清荣的履历来说,这一军衔有些低了,但这也正是他犯错误的代价。

不得不说,这个代价太过沉重,留给自己的是一生的遗憾。

但我们的党和军队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纪律性,是无法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的,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这是成年人都应该懂得道理。

但是,在这件事情后,张清荣并没有真正反省自己,并且他还对授衔的事情心怀不满,觉得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凭什么因为两句话就撸了自己的将衔。在面对曾经的同事时,张清荣的心里不是个滋味。

不过,虽然组织上批评了他,但也没有放弃他,军队依旧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福建军区高炮部队的副师长。

当时台海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军队这样安排,自然也是希望张清荣能够认真反省,争取改过自新,如果有机会再立战功,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让部队首长没想到的是,这个安排却让张清荣捅出了更大的篓子。

自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两岸关系一直是剑拔弩张,但却又引而不发。

为了从心理上击垮敌人的防线,我军在沿海地区布置了心战部队,负责在距离台湾最近的厦门角屿岛,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党的政策,包括投诚宣言和六大保证,以此瓦解国民党士兵的斗志。

为了与我军对抗,蒋介石也搞出了一个类似的东西,每天通过公开电台向大陆播送所谓的“投诚”广播,不仅鼓吹台湾是一个“天堂般的乐园”,还直接开出黄金和美女的物质诱惑。

蒋介石当初败逃的时候,裹挟了超过四百万两黄金,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有一定底气。

除了广播之外,蒋介石还向大陆投送气球,上面有粮食、药品、时髦靓丽的衣物,这些都是大陆比较紧缺的物资。

有的热气球上还有传单,上面一方面抹黑大陆,极尽污蔑之能事,一方面宣传台湾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满是溢美之辞。

本来对于这件事,大陆方面都并不在意,偶尔有飘过来的食物什么的,就当蒋介石给我们空投送给养了。至于他们的投诚广播和传单,大家都嗤之以鼻。

但是,这则广播被张清荣听到了,本来对组织心怀不满的他,在听到台湾方面奖励五百两黄金、美女一名以及许诺高官厚禄后,他真的心动了。

本来张清荣参军,就是奔着功名利禄来的,但现在却没当上将军,而大陆这边物资相对匮乏,他这个副师长自然无福可享。想到这,张清荣开始认真考虑起投降台湾的事情。

张清荣仔细了解了投降台湾的渠道,他在知道从金门转道去台湾,对面会有人来接应他后,很快便敲定了主意。于是,张清荣试着和对方取得了联系。

而在另一边,得知大陆这边有高级军官愿意投降,蒋介石这边自然是欣喜若狂,赶紧安排人布置相关事宜,派出专人去金门接应。

在获悉蒋介石十分重视自己后,张清荣也是蠢蠢欲动,他开始计划出逃事宜。

在出逃前,他借自己的职务之便,窃取了福州军区的重要军事机密,以此作为自己的投名状,期望换取更多的回报。

年12月17日,一切安排妥当,张清荣以视察高炮设备为由,来到漳州,随后抢夺了渔民的一艘渔船向金门驶去。

事情一发生,福州军区迅速获知,但阻拦却已经来不及,只能通过广播劝其回头。但张清荣哪里还肯回来,头也不回地直奔金门而去。

与接头人见面后,张清荣坐上了来迎接他的专机,被护送飞往台北。蒋介石为他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给足了张清荣面子,这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地满足。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当场授予他上校军衔以及空军高射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职务。在场的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大肆地渲染报道,将张清荣包装成为一个“义士”。

兴奋不已的张清荣当即宣布自己改名为“张春生”,意为再获新生,表示自己与大陆一刀两断。

这一做法自然也讨得蒋介石的欢心,蒋介石也很爽快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张清荣介绍了“美女老婆”,还送上了五百两黄金。

在这番纸醉金迷的诱惑面前,张清荣完全沦陷,随后就将自己掌握的大陆方面的资料和盘托出,并再次获得蒋介石的嘉许。

此后的张清荣,并没有就在国民党军队安心工作,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以自己大陆方面过来的“义士”身份,向台湾岛内做宣传,攻击和抹黑大陆,然后吹捧蒋介石。

张清荣游走于各大学校和单位,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演说。他享受着这一切,所有的场景都让他觉得自己的形象无比高大。

就在这一过程中,张清荣完全迷失了自我。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对于蒋介石的价值正在一点点丧失,蒋介石是给了他一些好处,但这些真的微不足道,就连他的美女老婆也只是蒋介石安插的耳目而已。

张清荣在台湾的一举一动,都置身在蒋介石的监视之下。

其实对于张清荣,别看他在台湾到处演讲,似乎很受欢迎,但对于那些听他演讲的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任务罢了,谁又会真正看得起一个贪图钱财美色的叛徒呢?

大家只会像看把戏一样看张清荣的表演,而内心却对他十分鄙夷。张清荣有一次做完演讲,与大家握手的时候,就有人嘲讽他说:“恭喜发财。”

这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别人的态度,张清荣此时后悔也已经没地方哭了,只能死死抱住蒋介石这棵树,但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

在另一边,当张清荣叛逃后,毛主席也知道了此事,毛主席当即指示要迅速平息事件影响,如有必要,不惜进行锄奸。

但周总理却认为,为了一个张清荣,没必要暴露我们在台湾的卧底,可以先静待事情进一步发展。于是,大陆这边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回到台湾,随着张清荣在台湾进行了一场又一场宣讲,他越来越嚣张,说话也没了分寸。

此后,张清荣在岛内知名报刊上发表了《和平之路》、《谈共产主义社会》的文章,在台湾宣传和平统一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想,反倒在为大陆做宣传。

张清荣打仗是厉害,但文化水平并不高,他希望通过这番“建言献策”,能够升官发财,结果却弄巧成拙。

当时的国民党空军参谋长王叔铭就曾说他:“似有精神病。”

张清荣的这番言论引起蒋介石的忌惮心理,甚至怀疑他是大陆派来的特务,于是派人去大陆查他的底细,但派来的人还让我们的公安部门捉住了。

对此,罗瑞卿同志心生妙计,他利用间谍向对岸传递假消息,说张清荣是我们派去的间谍。蒋介石在得知后,立即让人把张清荣抓起来审讯。

当时的张清荣,正在台北火车站做演讲,突然就被宪兵带走了,他还不明所以然。

在通过两个月的审讯后,台湾的特务机构也没审出个所以然,所以他们倾向于认为大陆在使用反间计,张清荣并不是诈降。

当结果汇报到蒋介石那边,蒋介石却不以为然,指示说:“张清荣其人受毒太久,气质难变。已无留待运用之价值,决定予以秘密处置,由情报局执行。”

于是,在年的12月,张清荣被台湾军情局秘密处决。此时,距离他叛逃台湾,仅仅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

蒋介石之所以将他处决,仅用一个没有利用价值是说不通的,因为蒋介石肯定不是只想着吸引张清荣一个人叛逃,他想要更多大陆人来台湾,那么仅仅如此便处决了张清荣,以后谁还敢叛逃呢?

蒋介石之所以非杀张清荣不可,只是因为张清荣不知轻重,在两岸问题上违背了蒋介石的意图。所以,在党派问题上寸步不让的蒋介石,才非杀他不可。

作为参与过新中国立国“三大战争”的军人,张清荣本来是有着光明的前途的。

但是,正如我们上文所说,他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只是一个投机分子,觉得战争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契机,所以才投身其中。

张清荣有胆识、有能力,但唯独没有其他革命先烈那样的,为国家和民族谋未来、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革命信念。所以,张清荣实质上与旧军阀无异,只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张清荣追求享乐主义,贪图国民党许诺的物质诱惑,因此背弃自己的家庭和立场,这已经是不忠不义。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居然还试图通过改变蒋介石的立场来谋求进身之资,无异于痴人说梦,至于最后葬身台湾,完全不值得人们怜惜。

只是可叹,这样的人不仅给国家和军队抹黑,也让他的家人蒙受耻辱,真的是罪有应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1957年,副师长叛逃台湾,获500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