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4岁女童被精神病患者砍伤,家人索赔遭拒,
TUhjnbcbe - 2025/7/16 11:56:00
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去年5月,4岁女孩小雨被突发精神病的邻居砍成重伤,医院治疗,先后共花费10万元。小雨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邻居家人进行赔款,这个要求却没有得到支持。

年5月5日,在四川隆昌市响石镇,4岁的小雨与奶奶在路边玩耍时,邻居王某突发疾病,用篾刀将小雨砍成重伤。小雨住院接受治疗共花费5.8万元,门诊治疗、康复理疗花费4.3万元。小雨的父母要求王某及其丈夫黄某赔偿小雨住院医疗费、门诊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交通住宿费,总计18万余元。

法官认为,小雨家人此前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捐助13.7万元,当地镇政府捐助2.3万元。捐款足以弥补医疗费用,所以不予支持。

当地法院认为社会各项捐款是具有针对性的,即是帮助小雨解决治疗费用困难问题,足够弥补小雨所主张的医疗费用损失,小雨方再次主张医疗费10万余元,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也不能因他人的侵权行为而获益。法院仅支持小雨方除去医疗费用的其他费用,以上款项共计元。因之前王某丈夫已经支付元,被告实际应承担元。

近年来,通过网络途径向社会求助捐款,确实帮助到很多家庭,为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网友们认为,他们捐款是出于对受害者家庭的同情,表达一点自己的心意和帮助,如果这些捐款竟抵掉了施害者该出的赔偿,那岂不是在为罪犯买单?

山西省法院也曾受理两起因捐款引起的伤害赔偿案件,一起是摩托车相撞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捐款9万多元。另一起是轿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受害人获得捐款3万多元。两起案件,被告人均主张捐款也应算作赔偿,应从法院判决的赔偿中扣除。

法院则认为,网络捐款是为了帮助大病、贫困患者解决资金问题,走出困境,而不是袒护有过错的侵权人,没有理由因受害人受到捐款就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网络捐助的捐款人与受助人之间形成赠与的法律关系,而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形成侵权法律关系。二者根本不属于同一原因,没有因果关系。从《侵权责任法》解释,侵权赔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如果因社会募捐而减少或豁免赔偿,将失去立法的意义。

除了赔偿问题,开头案例还有一个重点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砍伤小女孩的王某,因患有精神分裂症、作案时被断定处于病发状态,所以不承担责任,而王某的丈夫因为未尽到看护责任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精神病人伤人,但被从轻处置,人们感觉到这并不公平。

近年来,精神病人伤人、致人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这类恶性案件让大家内心倍感恐慌。年6月28日,上海世外小学放学时,一名男子拿出斩切刀对路上学生进行砍杀,造成两人死亡,两人轻伤。经鉴定,嫌疑人黄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年10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黄一川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认为,黄某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并非在病理反应下实施的行为。这个判决多少安慰了受害者的家属。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我国精神病患者大概近1亿人,在突发精神病人伤人案件中,警方协助受害人家属,对患者采取强制就医的方式进行处理。从有关部门公布的伤害案件数据显示,56%的犯罪嫌疑人被判有期徒刑,18%的犯罪嫌疑人被判无期徒刑,26%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死刑。由此看出,精神病人故意杀人案件的判刑尺度已经加大,精神病绝对不能成为其犯罪的免死金牌。

你有何看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4岁女童被精神病患者砍伤,家人索赔遭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