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精神分裂症的概述
谈及精神分裂症,公众往往将其与暴力行为和疯狂形象划上等号。然而,事实上,真正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多见,且各阶段患者的症状表现亦有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精神分裂症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全面发展和慢性期。
02不同阶段的症状
?早期阶段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患者所展现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不易被察觉。然而,细心观察仍能发现一些端倪。首先,患者的性格会出现显著变化,可能变得冷漠无情,减少社交活动,逐渐与人疏远,甚至出现自我孤立的情况。此外,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类似强迫症的症状,如怕脏、怕高、无端恐惧等。同时,敏感多疑、喜独居、呆愣和自笑等行为也可能出现。
其次,类神经症症状也会在这一阶段浮现,例如注意力减退、工作发呆、效率低下和经常性失眠等。同时,患者的脾气可能变得暴躁易怒,精神萎靡不振。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损害通常在青少年精神病症状之前出现。例如,患者在幼年时期与同龄人的认知和智力水平就已显现差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现象。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疾病一样,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及时的治疗不仅能带来更好的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一旦发现家人有精神异常的迹象,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充分发展期在精神分裂症的充分发展阶段,患者会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精神类症状。他们可能感受到各种感觉障碍,如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甚至出现身体内部某些部位的不适感,如牵拉、扭动、挤压或气流冲动等。此外,知觉障碍也常出现,如错觉、幻觉、幻听、幻视以及内脏幻觉等。在思维方面,患者可能表现出妄想、思维松弛、思维中断或模仿语言等症状。同时,情感障碍也不容忽视,如情感淡漠、易激惹和幼稚等情绪的波动。意志行为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意志增强、减退、意向倒错或运动性兴奋等异常行为。此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异常表现已较为明显,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进入下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往往无法认识到这些症状的不正常性,因此可能不承认自己患病并拒绝接受治疗。
?精神病慢性期在精神分裂症的慢性阶段,患者的病情逐渐变得“常态化”和“慢性化”。这一时期,患者常展现出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如呆滞、言语减少、语意不连贯,以及表情淡漠缺乏情感变化。他们除了基本的吃喝拉撒睡和随意走动外,不再有任何其他需求,甚至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导致生活功能严重受损。这是许多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普遍印象。
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进行性特点,病程往往迁延不愈。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患者的人格可能会受到缺陷,精神功能也可能逐渐衰退。因此,一旦察觉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