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病例研讨专栏·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伴肝损害及代谢异常精神分裂症1例
史**医院(太原)
帕利哌酮缓释片精神分裂症肝功能损害代谢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需要全程的长期治疗[1]。而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之间存在关联[2]。国内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率约为25.3%[3];而国外研究显示为5%~78%,中位数32%[2]。此外,代谢异常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远期不良反应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总患病率为32.5%[4]。因此,为患者选择肝功能影响轻、代谢风险小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帕利哌酮极少经肝脏代谢(根据帕利哌酮缓释片产品说明书),并且相比利培酮和奥氮平,其对于体重等代谢指标的影响更小[5-7],对已有肝损害和代谢异常的患者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本文报道1例伴有肝损害和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未婚,在校大学生。年3月以“间断感到被议论、被洞悉6年,加重伴言行紊乱3月”主诉入院。患者年开始出现被议论感且学习能力下降,于年11月在医院精神科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给予阿立哌唑25mg/d、氯硝西泮3mg/d,住院治疗12d。出院后患者休学在家间断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治疗,被议论、被洞悉感等症状迁延不愈,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年8月,患者再次于我科住院治疗,给予奥氮平片20mg/d、佐匹克隆片7.5mg/d、氯硝西泮1mg/d,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6次,大部分症状得以控制(残留情感迟钝、乏力困倦、行为退缩懒散等症状)。患者3个月前因肥胖而中断服药。随后出现幻视、幻听,存在关系妄想以及被洞悉感和被控制感;言语紊乱,出现反复检查、反复思考等强迫症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心烦,坐立不安,易发脾气;头疼头闷,疲乏无力,学习成绩明显下滑,睡眠差。遂第三次于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型肥胖,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9.3kg/m2,无其他异常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接触被动,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固定,对答尚切题,表情急躁,语量多,语速快,语调平和;存在幻听、幻视,思维略显松弛,存在关系妄想、被洞悉感、被控制感,存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情绪焦虑、易激惹,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与内心体验协调;病理性意志增强;无自伤、自杀观念及行为,曾有冲动行为;记忆略有下降;入睡困难,睡眠轻浅,早醒,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无自知力。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mptomscale,PANSS)为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为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为16分。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68U/L(正常值15~40U/L)、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86U/L(正常值9~50U/L)、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7.18mmol/L(正常值3.25~5.18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2.72mmol/L(正常值0.2~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5.12mmol/L(正常值0~3.12mmol/L),泌乳素(prolactin,PRL)mIU/L(正常值56~mIU/L)。腹部彩超示脂肪肝(中度)。患者此次住院后服用奥氮平20mg/d、佐匹克隆7.5mg/d约2周,但症状控制不理想,乏力困倦、行为退缩懒散尤为突出,同时患者的TC、TG、LDL-C、BMI明显高于正常,于是给予换用帕利哌酮缓释片6mg/d、舍曲林25mg/d,同时渐减奥氮平。3周后帕利哌酮缓释片9mg/d、舍曲林50mg/d、佐匹克隆7.5mg/d,奥氮平停用,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得以控制,幻听、幻视基本消失,被洞悉感、被控制感明显减少,强迫行为明显减少,乏力困倦明显减轻,行为退缩懒散未见加重,被动活动增多。于住院4周后再次评估PANSS为69分,HAMD为9分,HAMA为6分,患者好转出院。出院3周后,患者药物调整为帕利哌酮缓释片12mg/d、舍曲林75mg/d、佐匹克隆片3.75mg/d维持治疗。现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基本消失,情绪平稳,偶感紧张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