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元堂是专业的健康行为倡导者、健康管理、健康宣传教育、中医特色调理机构。机构由健康管理学、临床营养学、中医食疗学、健康教育学、健康讲师、中医康复理疗师、产后康复师、小儿推拿师、特色膏药师等专业人士组成。
梅核气,是中医病证名,患者常常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导致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
此病西医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
患者的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的感觉也可随之减轻或加重。
癔球症发生原因可能与咽肌或食管上段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常由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诱发,使管理咽喉部的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经神经中枢传至大脑,引起咽喉部感觉异常,其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
有研究显示,癔球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症状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人,表明癔球症患者确实存在多种情绪障碍。
因此,患者往往除了咽部异物感外可以有较多的全身症状,如疲乏无力、多梦失眠、急躁易怒、情绪抑郁、胸闷气短、心悸、头昏、呼吸不畅等等,尤以中年女性更多见。
同时,患者因对本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恐癌心理、以及久治不愈,更使患者紧张、恐惧、悲观、抑郁,这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中医是怎样的来调理梅核气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则冰元堂的案例。
郑某,男,53岁,咽部不适1年余。
患者自述近1年因工作压力大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但无吞咽困难,咽部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相关,情绪急躁时症状加重,同时伴有胸部闷塞感;情绪平稳时症状减轻
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弦。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郁证”范畴,证属痰气郁结型,当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
由于患者家住外地,没有办法定期定期来店进行外治调理,所以辨证后给他开了代茶饮,回家内调为主。
炒香附10g炒白芍15g当归10g茯苓15g炒白术12g苍术10g泽泻15g姜半夏10g厚朴15g苏叶10g柴胡10g陈皮12g薄荷6g(后下)桔梗10g浙贝母10g生甘草6g
炒香附、柴胡、当归、炒白芍、茯苓、炒白术、薄荷为逍遥散,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姜半夏、厚朴、苏叶为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苍术、泽泻、健脾利痰湿,陈皮、浙贝母、生甘草理气化痰。
主要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化痰,肝气舒,精神松,脾气健,痰湿化,异物减,病自轻。
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