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
TUhjnbcbe - 2021/3/9 12:49:00

唐市放洋灯

记录传统,传承文明

胡丽俊

我们世代相传而成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世代相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家乡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他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唐市迎灯

可纵观我们的国情,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受到国外影视、书籍的影响,对圣诞节等国外节日了如指掌。而对于我们的节日了解得却不多,虽然我们的身边传统习俗比比皆是,但孩子们却对我们身边的传统习俗知之甚少,随着老一代艺人的去世,我们的许多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美食制作、传统手工艺,传统口头文学等都正在渐渐消失,很多都濒临失传,及时地记录、学习、继承和发扬迫在眉睫。

壶镇迎灯

比如我们村子里的许多传统节日缘由,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知道了,再如迎案中的罗汉阵,也是很有讲究的,它来源于兵法的布阵,看似简单的走法,却暗含古代兵法的玄机,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不会这些阵法了,每次“迎案”,都是在几个老人的带领下,顺着路线走,不仅没有“知其然”,更不能“知其所以然”。还有“十八狐狸”、“灯笼壳打老婆”、“三十六行”等传统迎案节目,也都有很丰富的文化寓意,可惜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现在的孩子们了……

金竹5.13关公案

我曾现场采访过几个在观看迎案的孩子:“你觉得这些传统节目好看吗?你看得懂吗?”答案却令人痛惜!很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习俗还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及时了解、记录,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惑”将随着老人们的去世成为永远的谜,在我们这代人心里留下永远的遗憾……

金竹5.13钢叉舞

传统习俗里,有一些手工技术活,是特别难以传承的,例如岩背六月六的传统美食——“岩背粽”,因其口味众多,吃起来紧实适中,芳香宜人,多吃不腻而远近闻名。但是,它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用料讲究、工艺独特,和工序极为讲究。村子里,能包出原滋原味“岩背棕”的人并不多,而且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传承迫在眉睫!

缙云地方小吃

还有很多老人随口就能来几句的古老“山歌”,也正逐渐失传。

柘标花,红嗒嗒!

山头姑娘来袅大爸;

大爸撑船,撑个大铜钱,

大铜钱买衣线,

衣线两拐断,买鸭卵,

鸭卵干,买豴肝,

豴肝苦,买豴肚,

豴肚甜,买酒买肉好过年。

缙云地方小吃

类似这种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山歌”,在我们小时候是人人都能随口念上几句的,还有类似“吹走蓑衣,捞个箬帽”,“火笼钵共套”,“*夫鳝假死”,“共脚着布裤”这种寓意深刻的俗语,都是老祖忠留下的口头文学,我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忘记差不多了,我们的孩子完全是闻所未闻,毫不知晓!可以预见,如果不加以保护,几十年后,将彻底失传!

缙云南乡武术

作为“好溪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村史等收集起来,用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对传统时,就算已经不会,至少还有根可循,有据可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普及传统文化,让他们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岩背六月六迎案求雨习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