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多起樱桃谷肉鸭发病,发病8-15日龄,21日龄每天约5‰的死亡率,部分早期注射鸭肝抗体未见明显的效果,后期继发细菌病,伤亡率较高,治疗效果不明显。
剖检变化:肝脏颜色变浅,表面有不规则的充血、出血区。部分肝脏质脆、出现脂肪变性,呈网格状,喙溃烂;脾脏坏死,有白色坏死灶。
实验室检测:经实验室检测,没有发现H5、H9、鸭肝病*、部分检测到*病*;药敏实验显示:丁胺、庆大、新霉素、利福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
诊断:由于鸭病*性肝炎病原的存在,常造成本病误诊。病*检测阴性、抗体无效证明这不是鸭肝。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测,发病肉鸭可能因营养代谢障碍或*素蓄积造成的中*性肝病,继而高死亡。
8日龄左右小鸭,肝细胞颗粒变性;15日龄左右的鸭空泡变性;25大日龄有些肝细胞坏死。随着日龄的增大,肝细胞坏死的程度趋于严重。较少出现病*感染的炎性浸润病理变化。专家认为此病变为中*性疾病的肝脏病理变化。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气温的升高、*素污染等因素可能成为当前鸭病的发病主因。
治疗:代谢病应从源头治疗,回归理性的营养配方,健康整个产业链是根本解决之道。基于现有的情况,建议养殖场1-15日龄使用胆汁酸饮水。胆汁酸作为动物性药材,能够结合部分霉菌*素、细菌内*素、药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代谢产物可从胆汁中排出,保肝护胆,有效清理肠道,减少家禽肝胆综合症、慢性中*病的发生,维护动物健康。
实践显示,前期发病率低了,后期高死亡少了。这一方案效果可见,经济高效。
(特别感谢潍坊牧校王教授)
觉得不错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