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念
追求优越他特别强调意志的实现对人的意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支配,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出人头地。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不仅在个体的水平上,而且在一切文化的历史上同样进行着这样的奋斗,它引导着人和种族永远不断进步。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但是,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在他看来人生本来并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毁-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阿德勒认为,人对某些缺陷的补偿是自卑的重要内容和表现。他说一个器官有缺陷的人会产生自卑情结令他尽最大的努力去补偿以取得优越。他认为如果儿童顺应或很少反抗,这种自卑感就带有女性品质或使他成为生活的弱者,反之,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带有男性的品质。"任何形式的不受禁令约束的攻击,敏捷,能力,全力以及勇敢,自由,侵犯和残暴的特制都是男性所具有的品质。"生活风格生活风格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阿德勒认为人追求化越的目标总要通过各种行为方式来实现。所谓生活风格,就是指-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他强调人的生活风格约在四五岁时已往家庭环境中形成以后儿乎一生不变。他非常重视家庭行第、出生次序、和家庭气氛对儿童性格类型形成的影响。尽管阿德勒强调家庭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他坚持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天生的潜力和欲望"。阿德勒还提出"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在他看来生活风格对人格的影响是潜意识的或被动的,而创造性自我则是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是主动有意识的行为。即人格直接参与自己的命运井决定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创造自我阿德勒认为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人是有意识的个体,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参与决定自己的命运。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的宿命论观点,他认为人从遗传与早期经验守获得的只是一些"砖块"。影响人的成长有三个要素,即遗传、环境和创造能力。其中创造能力起重要作用.它与其他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才可克服人生障碍。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基本概念之一,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他认为人是社会性生物,在人的本性中天生具有社会兴趣的潜能。社会兴趣不仅是一种涉及与别人交往时的情感,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阿德勒还认为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要标准,社会兴趣的水平决定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大小和对社会贡献的程度。阿德勒认为人的社会兴趣最初是由儿童同其父母间的早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乃是唤起和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对儿童的溺爱和漠视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主要贡献推动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形成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从根本上讲是伊底心理学。而阿德勒的个人主义心理学改变了精神分析重视潜意识本能、忽视社会文化影响的倾向。他是第一个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挑战的人,他把人认同社会目标的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的情结作为人最大的动机。强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促进了后来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促进了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转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直认为人是受非理性的本能冲动驱使的,在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区别。所以弗洛伊德要通过正常人的梦境,寻找精神病的致病因素。阿德勒改变了这一趋势。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正常人身上,探讨生活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他的许多概念,如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探讨的都是正常人的心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方法论上体现出整体论的原则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格的不可分割性。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不同部分的整体。而弗洛伊德则把人格区分为自我、伊底、超我这样一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阿德勒则把人视为主观与客观、意识与潜意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整体,并以整体论的原则分析了自卑与超越、生活目标与生活风格、社会兴趣与创造性自我等人格特性,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整体论先河。人物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评价阿德勒经常被认为是精神分析个最早带有社会心理学烙印的人物,因为他在年就和弗洛伊德决裂了。他后来发展一种理论,在这种理论个社会兴趣起着十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人批评阿德勒并不是一个前后很一致的有系统的心理学家,因为在他的看法中有许多不能答复的问题。更确切地说,个人用以指导他的行为的这个创造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不同他们的自卑在这种遗传和环境征这种过程的相对作用各有各食多大?叶浩生认为纵观阿德勒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和潜意识,把目光转向社会文化环境和外在因素,他注重于儿童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兴趣的研究来强调每个人那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社会的兴衰和人类的进化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且认为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意志和愿望。我们不再看到弗洛伊德那种对社会的悲观失望,乃至丧失信心,而是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从而对未来和自己充满信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