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高知”婆婆平时蛮爱干净,近一年来却变得爱捡垃圾,而且要像宝贝一样“收藏”在家里,而儿女百思不得其解,到医院看病,才知道这是得了老年痴呆。
87岁的刘婆婆退休前是一家研究机构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刘婆婆身体硬朗,平时非常爱干净,退休在家,也把家里清理得非常整洁。一年前,刘婆婆的儿子看望母亲时,发现家里有一些垃圾,想把垃圾清理出去,没想到母亲却不愿意,当宝贝一样放在卧室里。本以为这是母亲一时犯糊涂,没想到刘婆婆捡垃圾逐渐成了一种嗜好,经常在小区垃圾箱倒腾,将一些她认为的“宝贝”捡回家,这些“宝贝”她也不卖,而是放在家中“收藏”。小区的邻居都悄悄议论以前的“高知”婆婆是否神经了。
刘婆婆的儿子回家探母。看到房间的柜子里竟然都藏有垃圾,他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母亲应该是有点不正常,医院检查,除有轻微的脑梗塞,没有其他问题,医生为其做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认为属于痴呆引起的精神症状,是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
老年痴呆病人为何会出现拾荒成癖?老年痴呆学名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失语、视空间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到中期阶段,对外界判断、认知能力就已出问题。有的老年痴呆病患者会把儿女觉得没用的东西捡回家,是因为他们认定这些东西是维持生活的必备物品,他们会囤积大量废品,其实是出于“我要生存”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则是由于认知障碍所致。更多异常行为请参照——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异常,还有以下表现:
1.情感异常。
如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少数老人可有情绪不稳、易怒、欣快。痴呆较重时,则情感日趋平淡或淡漠。
2.幻觉妄想。
常见是视幻觉,如看见死去的亲人、看见窃贼等。物品被窃或被藏匿,确信有人入室偷窃,并倾听或与偷窃者对话,是常见的妄想。少数病人认为配偶不忠,认为自己仍然没有退休,要求工作等。
3.行为异常。
因认知功能下降,可出现多种无目的或重复的活动,例如反复搬移物品,反复收拾衣物,将贵重物品藏在不恰当的地方。典型的,收集垃圾或废物。不少病人整天不停地漫步,或跟随照料人员,或晚间要求外出等。
4.攻击行为。
最常见的是骂、咬、抓、踢,违抗或抗拒为其料理生活的人,使得日常生活非常困难。甚至偷别人的东西,把共享单车拿回家刷个漆,就认为是自己的了……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病因不明,常常起病隐匿,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如果家里老人有疑似以上的症状,请积极就医。
痴呆老人拾荒成癖应对措施如果家里老人确诊为老年痴呆病,有拾荒成癖的习惯,照顾者该如何应对呢?1.避免争论和说服由于老人储存的“废品”往往使得房间很乱,甚至出现异味,陪护者往往会给老人争论或试图说服让其明白“这些是废品,应该扔掉”。但这样做并不能起作用,反而会激发老人出现更多异常行为。2.适当的清理和解释如果老人收集的的废品不会带来异味,可以主动为老人提供储藏空间。若是必须清理,一定在老人不在的时候进行,千万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扔掉,这样做会激怒老人。对待老人要像“哄小孩”,把垃圾“骗”出来。如果老人追问东西去哪里了,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向老人解释,比如说为了更好的保管这些东西,已经房子在某个家人那边妥善保管了,请老人放心。也可以陪聊天转移注意力,另一个陪护就快速找出废品,一次扔走一点。痴呆老人就是爱积攒,经常忘了要捡来干什么。小护提醒:目前,老年痴呆症病因不明,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改善认知和对症治疗为主。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护理也非常重要,相应药物及康复治疗也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一旦发现家中老人突然出现记忆减退、性情大变的情况,应警惕患上老年痴呆症,医院就诊。
推荐阅读:
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应对策略看这里!
当我们的父母成了“老小孩儿”时!
他忘记了全世界,却没有忘记爱你……
一图读懂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不止是“老糊涂”,8大先兆别忽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