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要疑问,“真正的歌者能唱出人们心中的沉默”。
—柴静
在社会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哈耶克
导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以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作为开场,源自于今天所要聊得这个很敏感,也很反常识的话题。但是也是我们走出当下的固化的思维禁锢,获得更深的认识不得不说的内容。以下只代表我自己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我们对于医学界对于医生的这些专业人士的信任,认为有问题找到他们帮助,是最正确的一条路。也是最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判断和想法的选择。
如果家人身体有所不适,爱他的人一定会对他说,医院看看,如果不去,其实要面临所谓的讳疾忌医,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种种指责。这种思考方式对于一个爱他的人无可厚非。
但是在自闭症这个领域,医学界的问题,是每一个家长都绕不过去,也必须学会自己的思考质疑,学会甄别医生的建议中的种种问题。时代将我们把医生的话奉若真理,但是质疑和走出对于盲从,才是家长自我救赎之路。
在年我做过两次家长调研,询问家长在经历这件事时,回忆在对于自闭症这件事情不断更新认知的过程中,对于医生的看法如何。得到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2-25日群友调研问卷问题5截图)
这次调查设置的是多选题,认为医生认真负责,很认同医生的看法的家长只占9%,而认为诊断时间过短,诊断仓促的为68%。甚至认为医生存在偏见和存在误导的都要占到26%和23%,究竟为何,参与问卷的位家长们竟然会得出如此反常的结论?
为何几乎会决定孩子的未来人生走向的意义重大的这次诊断,会得出如此结果。这是一个必须追问和深思的问题。
接下来,诺爸就用自己的视角大逆不道的来聊聊医学界和医生的我们忽视的但是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1.医学定义的问题:自闭症一次解释来源DSM-5手册的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对于自闭症或者说各种精神类疾病的定义的源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以下简称DSM-5)这本手册本身的源头性的问题。
自闭症或者说各种精神疾病其实可以说是源自于美国,而在定义这种疾病的历史上,这本书手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70年代美国以前也存在过自闭症被当做精神病会被直接送入精神病院,或者是采用惊吓或是打耳光疗法的黑历史。
DSM5的诊断标准是关于自闭症诊断最关键的标准描述,下列关于社交问题的描述摘自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46页
诊断标准:A在多种场所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表现为目前或历史上的所有下列情况(以下为示范性举例)
1.社交情感互动中的缺陷,例如,从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正常的来回对话到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的减少,到不能启动对社交互动做出回应。2.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例如,从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整合困难到异常的眼神接触和身体语言,或在理解和使用手势方面的缺陷到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的完全缺乏3.发展,持续和理解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例如,从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交情景的困难到难以分享想象的游戏或交友的困难,到对同伴缺乏兴趣。这是关于社交问题DSM第五版中社交诊断标准的全部文字,我来逐段给大家解读一下
大前提部分:
A在多种场所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表现为目前或历史上的所有下列情况(以下为示范性举例)
这句话的含义是,孩子目前或者历史上的表现存在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的持续性缺陷,就可以判定,他判定的是孩子目前的状态,回溯到孩子之前的情形,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现在属于诊断范围,而后的DSM通篇,并没有去描述这种问题会持续,或者是否为先天,终身不可治愈等字眼。
这一条诊断标准就是孩子现在存在着社交问题,他决定的是孩子这个标签是否符合,而非对于自闭症去进行定义,至于孩子之后会如何,这本手册片字未提,不过很鸡贼的把这个疾病放在了神经发育障碍这个章节之中,影射和暗示了所谓先天的问题。另外这本书的定义看似如此,但是实际上有一个巨大的隐含问题,那就是并未说明孩子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他忽视了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的心理年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人的看法这几个关键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也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问题,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和六岁才被诊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