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评》栏目立足于领域前沿研究,并邀知名专家/一线临床医生分享精彩见解,旨在为国内同仁搭建桥梁,实现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本期《来点评》,我们邀请到医院精神心理康复中心心理科梁佳副主任医师、医院儿童心理科吴为阁副主任医医院心理科杨秀云主任医师,针对一项探讨焦虑、抑郁症状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慢性疼痛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行点评。
腰疼(LBP)通常被定义为肋缘下方和臀下皱襞上方的疼痛、紧张或僵硬,伴有或不伴有神经根综合征。腰疼是一种常见且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认为,腰疼是导致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的首位原因。
约20%的腰疼患者会在一年内出现慢性腰痛(CLBP),并存在持续症状。该疾病给患者、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高昂的经济负担,主要与生产力的损失有关。慢性腰痛患者的心理健康会影响针对疼痛的多种保守及介入治疗的应答。然而,在焦虑及抑郁症对多学科疼痛管理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面,目前仍缺乏证据支持。
为此,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研究人员DanielaSantosOliveira等人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探索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慢性腰痛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这项研究基于一家临床实践机构的纵向数据——为期2年随访的观察性、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首次在多学科慢性疼痛门诊就诊的成人CLBP患者共例,平均年龄60.4±13.7岁。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应用简明疼痛量表(BPI)和简短疼痛治疗结局调查(S-TOPS),以评估临床结局。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焦虑、抑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显示:
1.大多数患者(n=,51.4%)均存在焦虑/抑郁,21.5%(n=61)仅存在焦虑,6.7%(n=19)仅存在抑郁,20.4%(n=58)无上述症状。
2.与其他组患者相比,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的疼痛(BPI)更为严重(P<0.),疼痛相关残疾(S-TOPS)也更严重(P<0.)。
表1不同分组的基线疼痛特征与心理健康
3.焦虑和抑郁均可独立预测疼痛干扰的变化(P均<0.)。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相互作用也可显著预测疼痛干扰的变化(P<0.)。
表2混合模型:BPI和S-TOPS子量表的变化为因变量,焦虑、抑郁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为自变量
综上可知,在随访1年后,焦虑、抑郁症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均与疼痛干扰的变化有关。这些发现表明,焦虑和抑郁是慢性腰痛患者的独立症状。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当对两种症状进行筛查,以便制定更适合且更有效的多学科治疗方案。
文献索引:OliveiraDS,VéliaFerreiraMendon?aL,SofiaMonteiroSampaioR,etal.TheImpactofAnxietyandDepressiononthe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