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案例分析报告
基本信息:
确认信息
患者:安某性别:女年龄:30岁汉族文化程度:硕士职务:公司行*人员
2.个人成长史
家中独女,父母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母亲护士,父亲建筑师,母亲对女儿要求严厉,父亲慈祥,
3.成长经历
自幼生长发育良好,幼年阶段母亲作为护士支援边疆建设,母亲未在女儿身边成长,此阶段石某由父亲和奶奶抚养,7岁母亲回到身边,开始教导女儿,并严格管理女儿作息,学习钢琴、书画等才艺。父亲与母亲情感关系一般,极度疼爱女儿,尽所能给女儿需要的一切。研究生毕业以后,在北京工作两年,父母疼惜不舍女儿独自在外打拼,在老家找到一份稳妥工作,遂在父母安排下回老家发展。但回到老家已经30余岁,与之匹配的同龄男子均已婚配,石某猛然发现原来已过婚配的最佳时间,而缺乏恋爱经历的她在此时倍感焦虑。此时,同一办公室的赵某,向石某示好,石某答应与之交往,三个月后发现赵某另有未婚妻,赵某抉择后与石某分手。石某从小到大在学业上甚是优秀,从未经受过此种打击,失眠、脱发、吃不下饭并迅速消瘦,短时间内从斤减重至95斤。
4.精神状态
精神恍惚,情绪低落,体力较差,总是想哭,整晚睡不着,愤恨、多次重复相同的话,怀疑自己,自我价值认同感低,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悲观、焦虑。
5.身体状态
吃不下饭,短时间内迅速消瘦,失眠、神情恍惚、毛发没有光泽,脱发,因消瘦导致身体不耐寒,易吐,胃酸。
6.社会功能
分手后,与老家的女性朋友交流,因同龄人已结婚生子,并没有太多机会聚会交流,少有几次电话沟通,被粗暴打断,不能被理解。社交圈障碍,因与男朋友分手,害怕闲言闲语与同事也少有交流。
7.个人陈述
因学业优异,从小就很骄傲,母亲严厉,父亲疼爱,书香门第,长相家境各方面自认为都不错。硕士毕业,到北京工作,期待在专业上有发展,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发展平平,家里父母期望回到老家发展,几经挣扎最终决定顺从父母的决定。回到老家找了一份别人看似很好,其实不是很合心意,跟专业无关的工作,在事业上毫无发展前景。回到老家,就意味着安定,结婚生子,而这个时候已经三十多岁,老家的优秀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几次相亲,都觉得不合心意,有的毫无上进心,有的生活习惯太差,消费观有差异。同事赵某,在工作上交集最多,赵某多次邀请吃饭、看电影、送礼物等,最终被他打动开始交往。交往三个多月的时候,发现赵某有女朋友,其女朋友在国外读书,两人开始闹分手,但是赵某多次祈求,并承诺跟女朋友分手,所以默认等待赵某分手。赵某女朋友回到当地后,发现两人交往,多次找到她吵闹。她不堪重负,但是仍然相信自己与赵某是真爱,相信赵某会选择自己。赵某在女朋友面前一反常态,与石某交流状态完全不同,声称石某主动与自己交往,自己非常冤枉。赵某最终选择女朋友,与石某分手,并迅速与前女友结婚。她不敢相信赵某的选择,觉得在与赵某女朋友的比拼中,其女朋友擅于操持家务,而自己十指不沾阳春水,在事业上也无发展,个人无用,毫无价值。整晚睡不着觉,大量脱发,吃不下饭,干呕,精神状态恍惚,消极情绪极强,孤独感,无价值感,并倾吐有自杀倾向。身高,体重从斤减重至95斤,失眠情况在两个月以上。愿意配合大夫,改善治疗其抑郁情绪。
二.患者状况评估
1.患者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咨询中反复重复相同的话语,反复要求给予解释、检查和治疗。
2.患者睡眠状况差,失眠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情绪悲观,无思维障碍,表达完整,走路动作较为缓慢,略显木僵,年纪焦虑、婚恋焦虑多重焦虑感受到生活痛苦难熬。
3.患者愁眉不展,悲观绝望,在失恋后出现自责,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低自尊、长久存在的无价值感,并倾吐伴有自杀倾向。
根据患者症状,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评估依据:
1.无家族病史,失眠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行动迟缓,并伴有脱发,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的现象。
2.悲观焦虑,自我评价过低、精力减退,孤独感强烈,懒于社交,反复出现自杀念头,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3.艾森克人格问卷提示性格外向,情感易于冲动,神经质分数略高,焦虑。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显示,测试结果有D项增高,有抑郁倾向。《SDS抑郁自评量表》根据标准分53分的界定,患者自测评分60分,达到轻度抑郁评分。
鉴别诊断:
1.患者虽情绪低落,但无思维逻辑混乱,无幻觉妄想,对自己的问题分析有理有据,无其他精神病症状,无家族病史,可排除精神病。
2.患者有厌食、呕吐症状,但是不是主要症状,可能由失眠引起的并发症状。
3.患者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杀意念,抑郁症倾向明显。
原因分析:
1.大龄女青年在二三线城市面对的社会压力,年龄的增加、择偶圈子的缩小,社交圈子的局限性,以及地方上婚育年龄的限制,都使得患者倍感焦虑。恋爱对象的出现,使患者对感情重燃希望,却又由于欺骗受到重创,从而对个人价值产生了怀疑,并进一步产生悲观抑郁情绪。
2.从个性来说,患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较为骄傲,受到家庭的多重保护,由于母亲的严格要求,做事情不服输,情感经历少,没有处理感情问题的经验。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特征对此均有影响。
三、个案概念化
1.促发因素
患者原本性格有情绪化、敏感的特征,因大龄未婚问题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仓促选择恋爱对象,得知恋爱对象另有未婚妻,产生巨大的精神冲击,后期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束手无措,并因事业上不能发挥所长,加剧了患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贬低自己个人价值,增加抑郁倾向。
2.优势和长处
来访者有积极自愿改变的意向,并遵循建议准备自己尝试写日记来抒发悲观情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促使她改变的动因。
3.工作假设
来访者工作能力强,目前因为情感问题,将重点完全放在了情感上,导致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情绪转移,将焦点适当放到工作上,重新获得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疏导来访者,进行她较为擅长的业余爱好,参加更多社会活动,交流心得,拓展交友圈,并进行美容美发、购物等活动增强女性自尊心,重拾生活兴趣。
四、咨询目标制定
根据来访者情况,经同患者商量,确定
短期目标:
1.帮助来访者改善睡眠状况,增加体育锻炼,适当药物辅助。因长期失眠导致的脱发、无食欲等症状,长期以往对患者健康状况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来访者,需要在体育锻炼和药物帮助下正常睡眠,恢复一日三餐。
2.改变来访者对于自身认知低下问题,鼓励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过于在乎社会、外在、和他人的评价,建立合理、自爱的观念。
3.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外表、性格等都能够被理解、尊重和支持,认识到自己的优秀并没有因为年龄发生改变,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不是家庭的负担。与来访者制定一个成就感建立的计划,帮助他人或者小动物等善举,按照计划实施重拾自信。
长期目标:
帮助来访者客观地认识自己,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清楚定位。增加体育锻炼的同时,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回归到正常地积极的生活中来。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认知行为治疗
方案制定原理:
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大龄女青年在老家找不到对象),
中间信念(因为年纪大了,没人会喜欢我,没有能力事业一塌糊涂)核心信念(年纪大了没有婚恋市场,事业不成功),找出来访者自我认知中不客观合理的想法和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心态,扩大交际,学习更多适应性的方法去应对面临的问题。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2.心理咨询和行为改变阶段
3.巩固和结束阶段
具体过程:
第一次咨询
任务: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制定方案。
过程:来访者填写咨询登记表,然后进行摄入性会谈以了解来访者具体问题,然后商定目标和方案。
第二次咨询
任务:填写问卷和调查表,了解来访者的人格特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自我认知过低的问题。
过程:给予来访者尊重、支持,建立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高度信任感,让其相信配合治疗能治愈此病,使其精神放松,针对来访者不良想法向其提供正面信息,
第三次咨询
任务:双方共同商议制定增加体育锻炼计划,配合使用药物治疗,改善睡眠情况,正常饮食,约定来访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过程: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规定来访者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进食,保证身体的健康。来访者比较抗拒体育锻炼,需要监督,逐步增加锻炼时间,说服来访者在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自信。
第四次咨询
任务:让来访者增加社交活动,恢复和同事、同学、朋友的交流,参加更多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扩大交际圈。
过程:让来访者在和旧友新朋的簇拥下,重新回到社交团体,在交往中找到个人价值,用新旧友谊冲刷旧日感情带来的伤害。
第五次咨询
任务:对前几次的咨询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观察来访者是否在帮助下有所改变,根据来访者情况进行调整,巩固成果,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向积极生活迈进。
过程:再次填写调查表,和第一次调查表对比,确定治疗效果引导来访者积极反思自己的原有问题产生原因,对比自己治疗前后内部观念变化,理清自己的思想转变,并约定双方保持长期电话咨询关系,商定对来访者进行跟踪观察的事宜。
咨询效果及预估:
来访者在第三次咨询结束后,自己主动要求书写日记,整理情绪。分析自己的负面情绪来源,在失眠症状减轻后,注意力能够更长时间的集中,工作效果也逐渐发生了好的转变,在工作中的积极成果,对于来访者自我认知,自我价值的评定起到了积极的效应。第四次咨询过后,来访者根据建议,参加了线下读书会、当地的相亲会等多个社交活动,认识了新的朋友,找到了更多能够沟通交流的朋友,并在活动中遇到了追求者,使得她的自信逐渐得到了回升。这些情况都说明咨询目标在一次次的咨询后,逐步得到了实现,从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稳健的前进。
六.案例评价与反思
1.新手治疗师在面对话多且话密的来访者的时候,因为技巧不熟练,找不到切入口对来访者的陈述进行打断,需要锻炼技能多重复、理解来访者的话,以及来访者的言外之音。
2.在面对一些与自己三观不相符合的问题上,治疗师需要与来访者产生共情,全情的相信她,尊重她、支持她,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客观的分析问题。
3.治疗师需要根据每一次制定的目标评估来访者的咨询效果,进行调整,发现咨询者在一些动作、行为、问题沟通交通上是否真正的发生了改变,需要加强锻炼,及时调整策略发现问题,站在来访者角度上,和来访者一起解决问题。保持耐心,真正帮助到来访者。
——该分析报告来自作者研究论文,原创,人物虚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