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又叫双相障碍或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主要导致情绪、精力和精神功能的异常波动。其特征是抑郁、躁狂、和/或混合症状状态的反复发作。这些症状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工作或学习表现下降,甚至自杀。一般人群一辈子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大约4%。患者约1/3在13岁以前起病,1/3在13岁——18岁之间起病,1/3在18岁以后起病,很明显这种疾病多在儿童青少年期开始发病。
发作表现:
双相障碍可以引起戏剧性的情绪波动――从悲伤和无望到欣喜若狂和/或易发脾气,如此循环往复,在这中间往往有一段时间情绪正常。在情绪改变的同时也会发生严重的精力和行为的变化。情绪悲伤和无望或者欣喜若狂和/或易发脾气的阶段分别被称作抑郁或者躁狂发作。
如何和双相患者相处?
“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是双相障碍的几大特点。所以,根据特点,应该做到:
1.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觉自己的孩子有类似的症状,那么今早的去诊断是不是有这个问题,还是仅仅是合理的情绪波动就很重要,个人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很多时候需要系统的量表测评、问诊、观察才能得到一个初步结论,而且因为本病的复杂性,高误诊率是诊断特点,所以应该有一个较长的观察、复诊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尤其是当患者以躁狂发作时,他不认为自己的状态是不正常的,很少主动就医。那么周围的人、家人朋友一定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鼓励就医。
2.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延性、潮起潮落式的病程不一而足,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这对患者、家属都是很痛苦的事情,患者如同在波涛之间,一会波峰,一会波谷,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循环往复难以停止。而家属感觉病人一会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几天之后又郁郁寡欢寻死觅活,狂妄时需要正确引导防止他们做蠢事做傻事,阴郁时又得时刻看护防止自杀、自伤,弄得身心俱疲,这个时候,合理的家庭安排,引导就显得很重要——事实上,这样的家庭,精神疾病共患率极高——不仅仅是遗传的可能,一个这样的患者,足可以让一家人患上焦虑或者抑郁症。所以合理安排家庭人员的引导、看护很重要,不要让所有的担子都让一个人背,互相支持、鼓励、扶持就显得极为重要。
3.合理的引导,尝试着去理解他们,他们躁狂的时候,把他们的精力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如艺术,文学等等,或许他能给你弄出点作品出来,而不要去让他去创业、投资,那会连棺材本都搭进去。如果他们阴郁的时候,给他们温暖和鼓励,让他们在灰暗的天空里感受一点阳光,增加走出去的勇气。
4.最重要的一点,督促他们吃药。不吃药是不行的!不吃药是不行的!不吃药是不行的!他们在躁狂-缓解期是会认为自己痊愈了,不爱吃药或者拒绝吃药,而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吃药没有用处,所以这时候需要耐心和鼓励。对于家人来说,患者的拒绝是让人感觉挫败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耐心和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就显得无比重要,毕竟,那种挫折感真的可能让人崩溃的。临之前要一直陪伴患者。
5.应对破坏性行为。双相躁狂时他们会出现破坏性的或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非常有用。当你的亲人症状平稳时,要和他一起商量好应对危机情况的策略,甚至可以贴在墙上,作为提示。因为躁狂发作时,理性不是完全消失的,有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收回银行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