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王洪才教授
作者简介
王洪才(-),男,河北邯郸人,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引用本文
王洪才.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机制及其治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3):5-12.
摘要
创新人才培养乃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根基,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教育质量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乃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创新能力发展依赖于敏锐的问题意识、持久的探究动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证验精神四者的综合作用,当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问题意识薄弱、探究动力缺乏、想象力贫乏和实证精神匮乏上,而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师生关系异化、考核方式功利化和学术氛围浮躁等构成了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机制。破除这些障碍机制需要从治理功利主义文化根源做起,把创新型人格培养作为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评价方式改革,调整师生关系状态,努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宽松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障碍机制;治理路径
正文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
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格问题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1],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所在。研究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供给[2],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高度重视,学界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3],主管部门委托了多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4]。从多个大样本的调查结果看,都得出研究生创新能力较低[5]、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的结论[6]。出现这样的结论可以说既在人们预料之中,又确在人们预料之外。
之所以是在人们意料之中,就在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传统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即使研究生教育也无法幸免。之所以在意料之外,因为我国开展创新教育时日已久,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创新教育表现出很高的热情[7],新世纪以来一直把创新教育列为重点,而研究生教育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为何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研究生教育扩张过快、资源供给不足、质量控制不到位以及管理体制不适应有关。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思索[8]。除这些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看,可能是研究生探索精神不足所致,这些就涉及到创新型人格问题[9]。对于这些影响因素[10],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11][12],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都缺乏很强的说服力。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受制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另一些研究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