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过去
TUhjnbcbe - 2022/8/18 20:00:00

《三只小猪》——多重人格

《你好疯子》中万茜所饰演的多重人格

《天左,疯右》第四章节的受访者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且已经出现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他用《三只小猪》的故事来形容自己的三重人格,第一重人格是冷静、理智的男性人格(主导型人格),第二重人格是跟男性人格差不多的人格(幻化出来只是因为自己太寂寞),第三重人格是少女人格(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他对后代的保护欲而幻化出来的妹妹),三重人格在这个五大三粗、棱角分明的男性身上来回变换、聚集、展现,而第一重人格是主导型人格,他知道自己有多重人格的精神疾病,也正是这重人格,让他在现实中做出了杀人的举动,并且“杀死了”自己的“妹妹”型人格,在现实社会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关于精神分裂或者说多重人格,国内外的电影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平时看电影我们可以感叹演员的精湛演技,心情会沉重,但那点沉重可能转瞬即逝,那毕竟只是电影,但是当这种事情真实的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沉重的心情可能就没有那么快的平复了,因为任何一个多重人格的形成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孩童时期。主人公只有寥寥的几句话“父亲死于醉酒,他身边的人都不同情他,反而嘲笑他,所以他创造了我”。

《进化惯性》

什么是执念?执念就是为了一个念头不断地思考并为这个念头创建出完整的逻辑理论体系,而且长时间坚持去完善、实施的过程。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情况,看到某件事物或者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让你不自觉的产生了一个念头,而且乍一想觉得这个念头有很大的实施的可能性,甚至开始幻想你的想法实施后所产生的宏大景象,自己都忍不住喜形于色?然后你沿着自己的这个念头开始不断地查阅资料,收集证据,与人沟通交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的这个念头,即使遇到点不同观点或者小困难还会在我安慰,自我鼓励的持续下去?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过这种灵光一现的时候,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那个灵光一现,顶多是跟别人简单交流之后,特别是在别人对你的这个观点否定之下,自己就默默的放下了这个念头,转而又开始忙碌而又平凡的生活去了。当然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注定平凡的原因,但同时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正常的原因。

但是多数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特别是一些科学家大多都会为自己的某个乍现的“灵光”付诸努力,最起码也要到实践证明的阶段才会决定是否放弃。

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却永远都不会放弃,他只会坚持,并且不断用自己的精神力去编制自己的“思想”体系,在自我“理想国”构筑的道路中越走越远。

《飞禽走兽》

问:你是什么样的?

答:我能把人看成动物。

问:每一个人?

答:嗯。

问:那你自己是什么动物?

答:鼹鼠

我们的世界在她眼中就是一个大型的动物园,每天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不同的动物和昆虫,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意思?

《苹果的味道》

以前看《达摩传奇》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达摩面壁九年,他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本章节的主人公就是这么一个人,它不但好奇,而且自己还亲身尝试了,以下是其大致的感受。

四年时间,每年进行一次“闭关”,开始就是四五天,后来则长达一个月,所谓的“闭关”就是准备好水和馒头以后,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断掉一切与外界的联络,不看书、报纸、电视机或者手机等任何能接受信息的东西,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交流,可以坐着、躺着、侧着等任何身体行为,渴了喝水,饿了吃没有任何味道的馒头,困了睡,醒了起,总之就是一句话,断掉与现代文明的一切联系,啥都不做。(说实话,这样的境况我一刻都不想处,对于寂寞我可以承受,但是对于绝对的寂寞我还是没有那个胆量去体验)

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一天左右的时候,脑子就开始变得清晰,一些原先想不起来的记忆开始逐步浮现。

两天左右的样子开始体会到“感觉”的存在,那种真正的刨除各种感官所带来的信息之后的那种身体本身最原始的“感觉”。

四五天左右之后,“感觉”开始淡化,这个时候可以体会到只有可以意会不可名言的“精神”了,有了很多原来没有的认知:以前看不透的有点透了,想不通的开始通了,钻牛角尖的状态开始和谐了。。。精神开始了信马由缰的驰骋,而且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状态,他可以让你在精神的世界任意遨游,忘却时间,忘却一切。

在往后边的具体感受书中并没有介绍,或许这种玄妙的状态也无法再用文字语言可以描述,但是通过他的实践,他觉得“达摩之类的高人面壁好多年也真有可能,而且也不会觉得无聊”。

以我的境界理解不了他的这种状态,而且我也不打算去尝试他的这种“闭关”,但是以后再拜佛、入寺的时候,心里会更加虔诚吧,特别是见到哪些参禅打坐的高僧的时候,心里可能会少却很多疑问吧。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他讲的“闭关”结束时,吃的第一口苹果的味道,那种美味的描述:“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的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的嚼碎,果汁放肆的在舌尖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的掠过味蕾。果肉中每一个细小的颗粒都在争先恐后的开裂,释放出更多苹果的味道。。。。。”后边的就不再摘抄了,反正看的我是有点想流哈喇子的感觉,于是赶紧买了好几个大苹果,但是吃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描绘的那种感觉。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过去